• 61阅读
  • 0回复

畲族后代的向往——记江西工业大学讲师雷小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留学归来

  畲族后代的向往
——记江西工业大学讲师雷小刚
张思益 赵岚
“你这张在意大利延期5年的居住卡浪费了多可惜,为什么不多呆几年呢?”
“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天堂,还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好。”
他中等身材、面庞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一看就是学者的风度。当我们一打开话匣子,他就连忙摆了摆手说:“我是国家公派出国学习的,理应按期回国服务。”
他,就是江西工业大学化工机械教研室副主任、讲师、共产党员雷小刚。
今年34岁的雷小刚,1988年11月以我国公派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地——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机械工程系进修,参加指导教授布鲁诺·阿佐里与菲亚特汽车公司合作的科研项目——汽车体薄型钢板点焊接头断裂力学分析和疲劳强度的研究。
去年春夏之交,正当雷小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北京发生了学潮。对此,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给亲友写信、打电话,告诫家人不要听信谣言,要坚信党中央;同时写信给江西工业大学的系、教研室领导,认为中国再也不能折腾了,希望尽快平息学潮,恢复稳定。
国内的政治风波平息后,雷小刚利用各种机会,向帕多瓦大学的教授、职员和学生解释北京风波的真相,澄清谣言。同时,为了消除在帕多瓦的中国留学人员的疑虑,他不忘自己的神圣职责,每个星期都抽时间骑自行车到他们的住地,送去自己订阅的《人民日报》(海外版),请他们阅读、学习,提高认识。一天傍晚,他收到我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寄来的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的讲话等材料后,就连夜送到中国留学人员的各个住处。当时,有7个中国留学人员换了住处,一时又找不到,怎么办呢?翌日,他又不厌其烦地四处打听,终于通过一家中国餐馆找到了这7个人的新址,及时将这份材料送到了他们手上。
雷小刚进修一年就要期满了,他写出的研究报告使课题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指导教授布鲁诺·阿佐里非常满意,连声夸赞:“中国人了不起!”教授希望他能继续合作下去,为此,特意给他办理了延期5年的居住卡,花了一笔钱送他到驾驶学校学会了开车,并为他办理了意大利和国际驾驶执照。为了挽留他,教授和他的朋友们也不知费了多少口舌。
听了教授和朋友们的一番话,雷小刚的心像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他想了许多:自己是畲族的后代,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当了工人,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成了一名大学教师。自己刚到江西工业大学工作时,爱人就要生孩子,学校立即为他解决了住房。学校为了给他出国深造创造条件,送他到北京参加半年的意大利语培训班,原安排他的那一学期课由几位双鬓染霜的老师承担了。现在,教研室又处在青黄不接时期,师资力量紧缺,有许多事在等待着自己去做……
雷小刚双眼噙着热泪对朝夕相处的教师和朋友们说:“这里再好,毕竟不是我的归宿。你们一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永远铭刻在心里。但我的祖国是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来报答哺育我成长的祖国和人民。无论怎样,我的报国之心是矢志不渝的。”教授和朋友们无不为他的爱国情操所感动。
去年12月底,一架波音747客机载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跨过大海,越过高山,飞回了魂牵梦绕的祖国。雷小刚又走进了江西工业大学的校门,走进了熟悉的办公室、教室和实验室。今年2月中旬,学校根据他一贯的德才表现,任命他为化工机械教研室副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