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后人艰苦奋斗 焦裕禄精神重回兰考 去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4倍人均收入增长近7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2
第1版(要闻)
专栏:

  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后人艰苦奋斗
焦裕禄精神重回兰考
去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4倍人均收入增长近7倍
本报兰考5月12日电 记者李而亮、李杰报道: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当年耗尽心血与生命,为兰考绘下治理“三害”、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蓝图,如今正在变成现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兰考的历任班子,学习发扬焦裕禄精神,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写下新篇章。
如今,焦裕禄临终时盼望治理的261个大小沙丘已变成了绿洲。全县52万亩田农桐间作,700万株泡桐,29万亩农田林网,编织成了上百条防护林带,林木覆盖率达18.8%,跨入全国平原绿地先进县行列。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5.2亿元,是1978年的4倍,粮食总产量比1978年增长60%,人均收入333.4元,是1978年的近8倍。
为用焦裕禄精神改变兰考面貌,兰考干部群众也经历了曲折和坎坷。“十年动乱”,极左路线把焦裕禄这面旗帜变成抓阶级斗争的工具,焦裕禄为之奋斗的治理“三害”事业被冷落一边。结果,兰考大地是“泡桐倒地、大枣断根、花生绝种、风沙重起、盐碱回升、田地荒芜”。据1978年统计,年人均分配仅41元,95%的村队生产靠贷款,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焦裕禄精神重新回到兰考大地。调整后的县委领导班子,以焦裕禄为榜样,带领全县人民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兰考实际出发,艰苦奋斗,兰考面貌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学习焦裕禄,不能再搞花架子,要学焦裕禄的精神实质。”“十年动乱”后,兰考第一任县委书记刁文,要求全县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摆脱贫困,根治“三害”。为让兰考农民尽快吃饱肚子,他像焦裕禄那样求真务实,顶压力,冒风险,在全省最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兰考结束了吃统销粮的历史。
1983年9月,当年曾听过焦裕禄最后遗愿的王祖德担任县委书记后,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在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上下功夫,制定了林业生产责任制。“地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使兰考林业有了迅速发展,形成农林结合、林茂粮丰的新格局。
现任县委书记徐宗礼,他主持的第一次县委常委会,就是在焦裕禄纪念馆召开的。他上任后,天不作美,当年大旱。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引黄灌溉,兴修水利上。近几年来,县委带领群众集资2000多万元,打机井、挖沟渠,农田灌溉面积扩大到60多万亩,旱涝保收田发展到45万亩,为农业生产协调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徐宗礼还经过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制定方案,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县委决定在全县普遍推行口粮田、承包田、经济田的“三田制”,适当调整农民承包地块,合理确定承包金额,完善土地承包合同,不断解决承包责任制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全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