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麻袋毛”的连锁反应——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2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吉化系列报道之六

  “麻袋毛”的连锁反应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纪实
本报记者 段心强 李安达
在吉化,记者听到人们交口称赞“麻袋毛精神”。麻袋毛,轻如鸿毛、贱于鸿毛,为什么吉化人如此器重?
那还是50年代,染料厂仓库保管员于德全成年累月回收缝补麻袋5000多条,有的实在无法缝补,他便铡成“麻刀”,用于建筑和泥、和灰。从此,“麻袋毛精神”便在这里诞生了。
几十年来,公司领导已多次换届,但“麻袋毛精神”却像“接力棒”一样,一届一届传下来。并且,都以此引导大家艰苦奋斗,过紧日子。“麻袋毛精神”在职工中的影响一步步深化……
    直接模仿
公司认为,麻袋毛虽然微不足道,但它闪烁着主人翁的精神。办社会主义企业,就应当提倡这种精神。于是公司作出决定,发扬“麻袋毛精神”,节约一钉一木,一砖一瓦。
吉化工作的特点是不乱出花点子,但只要认准的东西,就狠抓落实。公司上下迅速开展起节约活动。各厂建起收旧利废的“再生车间”,各车间设有“万宝库”,班组设有“百宝箱”。他们把扔掉的一颗钉子、一块废铁都拣起来,日子过得指头缝里都不漏水。染料厂保管员李云山带领一班“娘子军”,20年如一日,回收缝补麻袋90792条,回收原料24吨。电石厂工人刘洪瑞多年拣回各种零部件上万件,被称为“万宝库的主人”。染料厂毛凤祥,10年间用拣来的3号铁线自制刮板输料销钉1万多个。机械厂工人张志谦10年修复报废机具889件,用于生产。仪表厂供应科仓库保管员柴茂友风雨无阻,天天到全厂回收钢筋头、螺丝帽、铁屑、镍屑、破纸壳,五年回收物价值达30万元,其中被利用的6万元,销售收入24万元……
公司还发动职工动脑筋,提合理化建议。从1985到1989年,全公司共提合理化建议65110条,采用32643条,创价值7322万元。松江化工厂在大修中,由于任务多,把蒽醌车间的大修任务包给外单位,铆焊班班长孟宪君和班里几个工人知道后,找到厂里提建议,硬是把活要回来。他们在8月盛夏,顶着灼人的烈日,在16米的高处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任务,为厂节约大笔开支。电石厂醋酐车间高压操作,炉温高达1250多度,进口的硅铬铝裂化管用一段时间就部分变形,不能使用。管工班11名工人提出“嫁接法”的建议:把管子坏的部分割掉,把能用的部分焊接上,继续使用。1986年以来,他们共修复旧管93根,既节约大批外汇,又保证了醋酐的正常生产……
    深化学习
吉化在倡导“麻袋毛精神”中,还发动职工向科学技术要效益,使学习深化。
木糖醇厂因为工艺落后,回收率只有50%,最多55%,研究院以此作为课题,搞出新的工艺流程,使回收率上升到65%,生产能力提高20%。电石厂在有机硅、氯乙烯等五个车间采用新技术,解决了一些机泵的泄漏等问题,每年节约开支14万元。试剂厂原总工程师桂纯苦干7天7夜,设计成功一项新工艺,每天节电7万度,当年创造经济效益91万元。炼油厂催化车间技术员齐国军发现机器上使用的空气压缩机在能量利用上不合理,费电费水。他和工人一起进行大胆改造,每年节电、节水价值93.6万元,使炼油成本显著降低。据了解,全公司每年技术改革多则上百处,少则几十处,节约几百万、几千万不等。
化工生产是很大的污染源,许多废水废气有毒。过去因为废水废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每年要赔农民20多万元。现在,吉化开展技术开发,利用废水废气为化工生产服务,既消灭了污染,又节约了能源。联合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含甲醛废水,既污染江水,又浪费掉许多甲醛。他们和研究院配合,搞成年处理5000吨含甲醛废水的装置,消灭了污染,一年创收40万元。化肥厂在丁辛醇生产中排放的轻、重组分残液有毒,被认为是一害。1982年,他们改革生产工艺,将残液送往造气车间与重油按比例混烧,代替部分重油生产合成氨。每年回收残液10510吨,生产合成氨10416吨,价值611万元。
    升华精神
改革、开放后,吉化每年的利税多达10亿,有人认为“麻袋毛精神”过时了,与外国人打交道不能小里小气。为此,公司引导职工反复领会“麻袋毛精神”,认识到这是国家主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虽然这几年吉化获得了巨大发展,日子富了,但就我们整个国家的情况来说,还有许多困难,吉化没有理由大手大脚,还得过紧日子,做到一个钱掰两半花。
在技术改造上,吉化并不认为一切设备都是外国的好,能自己制造的就决不引进。他们研究冷却装置的技术力量雄厚,就发动科技人员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搞技术开发,自己设计一套装置。国内机械生产的总体水平差,他们便寻找多家工厂,利用各厂的“尖端”技术生产一个个配件,然后将这一个个精致的配件集中在一起,生产出世界上先进的冷却装置。结果,这套装置的循环水周期增长,而且更加适合松花江的水质。引进这套装置要100万美元,他们自己设计只花53万元人民币,一次节约人民币310多万元。
吉化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中,还有一种不怕困难、不怕麻烦的劲头。有的主要部件引进,其他配件尽量由国内生产,做到能少进口一个就少进口一个。如在建设年产11.5万吨乙烯工程时,主体设备从日本引进,辅助设备一部分自己制造,一部分到全国各地加工。国内生产的占全部设备的42%,节约800多万美元。
对于引进的设备,他们也不迷信,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使之更加完善,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有机合成厂从国外引进一套生产乙醇的装置,工人孙守信在操作过程对它进行多处改造,使之更加先进,这个国家的专家来访问时,要把这套装置作为吉化的“专利”买回去。电石厂乙醛车间工人钻研技术,在进口装置上进行革新,每年为工厂多创效益65万元……
可贵的“麻袋毛精神”,一直在吉化闪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