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新疆建设兵团垦荒绿化并进 40年奋斗1500万亩荒漠变绿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2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新疆建设兵团垦荒绿化并进
40年奋斗1500万亩荒漠变绿洲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12日电 (记者蓝学毅)在沙漠化威胁着世界许多地区的今天,我国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地带,每年却有数十万亩荒漠变成绿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年如一日地实行“开垦与绿化并进”的拓荒方针,已累计将1500多万亩昔日的戈壁荒漠变成林茂粮丰生机盎然的新绿洲。
春回大地之时,走进任何一个军垦农场,都可以看到林带成行、果园成荫的景色。据统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个农业团场中已有68个团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在新开发的土地上营造防护林带及成片的经济林,薪炭林和果木林保存面积215.4万亩,零星植树2亿多株。
新疆的荒漠大多紧挨沙漠或是遍布沼泽。有的地方年降水量仅10多毫米,蒸发量达1400毫米,被地理学家叫做“极旱地带”;有的地方终年大风不断,素有“风库”之称;有的地区盐碱盖地,犹如披着一层白霜。军垦职工坚定不移地把绿化大地、改善生态环境当作子孙后代的生存大计。他们顶烈日、冒寒风,一块块沙漠改造,一亩亩荒地垦殖,一条条林带营造,把植被稀疏、荒无人烟的土地,织成成千顷绣垄。
由当年开发南泥湾的三五九旅转业官兵组建的农一师,在外国探险家惊呼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的北缘安营扎寨。他们在塔里木河上拦腰建起一座长200多米的大型拦河坝,在河两岸修建了几十项大中型水利工程,开挖了数千公里纵横交织、密如蛛网的灌溉渠道,大规模植树造林,保护并更新野生胡杨林,使“死亡之海”变成生机勃勃的“绿色的海洋”,成为新疆重要的水稻、长绒棉和水果商品生产基地。
锲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150团场,每年要遭10多次8级以上大风的侵袭。军垦职工在风沙前沿营建起40多公里长、宽达22.5米的大型防护林带;又在林带外围种植红柳等沙生植物,形成固沙植被带,将活动沙丘锁住。与此同时,在农场内部大力造林、种草,在农田四周营造起窄林带小网格式的护田林网,使植被覆盖率由1%上升到25%。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