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开源养源 渠水长清——记无锡市优秀经理吴惠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2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开源养源 渠水长清
——记无锡市优秀经理吴惠明
本报记者 费伟伟
1989年,江苏无锡地区上百家纺织品批发企业在跌宕变化的市场形势冲击下,经营状况普遍不景气。
然而,无锡纺织品采购供应批发站却一花独秀,创利税额比上年增3.97%,达1358万元,销售额达4.16亿元。销售额、利润在国内同行业位居榜首。率领无锡纺站干部职工在困难之年又传捷报的,就是荣获无锡市1989年度优秀厂长(经理)称号的吴惠明。
    开源清淤 冲出困境
吴惠明1987年8月主管无锡纺站工作;上任伊始,就面临货源短缺、利息负担日剧的严峻局面。许多人主张固守阵地等待时机。
吴惠明却另有主张:“纺站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主渠道作用一刻不能萎缩。”他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决定“立足无锡,辐射全国”,广开货源。在巩固与112家本地厂家经营业务的基础上,到1988年底,他们先后与174家外地工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货源2/3来自外地的新格局。
与“开源”同步,吴惠明采取了一系列清理内部的措施:
——把经理承包改为全员承包,划小核算单位,奖金与效益挂钩。
——实行“内部银行”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处理呆滞积压商品,调整库存结构。到1988年底,库存积压商品由年初的30%降至1.23%。
开源清渠活水来。1988年,是吴惠明3年任期目标管理的第一年,无锡纺站人均创利税就比1987年增长72%,达2.25万元,一举挤进国内同行业经济效益的前三名。
    养源蓄水 渠水长流
去年8月,苏州丝绸公司一位推销员拿着一种可代替进口仿真丝织物的新产品到无锡纺站求助。其时正值这类进口产品充斥市场之际,按经营习惯已该转向秋冬季厚织物。吴惠明得知这一情况后果断决策,指示有关部门给工厂提供了一批市场适销的花型,首次即定购20多万米,使一直犹豫观望的工厂开足马力投入了大批量生产。
对吴惠明这一决策,许多人不解。吴惠明笑着说:“国家已开始紧缩外汇,纺织品进口势必要受影响。我们国营流通企业既要支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又要保障市场供给,唯一的办法就是支持工厂开发这种新产品。”
果然,随着用汇减少,这类进口织物不久即断档,无锡纺站推出的国产仿真丝织品大受消费者欢迎,一次供货会就赚了12万多元。
吴惠明经常向全体职工讲,抓企业经济效益不能忘记支持生产这条固本之道,既要学会开源,更要学会养源、蓄水。
前几年毛巾热销,生产厂竞起。无锡纺站未雨绸缪,帮助无锡毛巾厂做好滞销应变准备,将品种从原来的30种增加到150种。1988年底的供货会上果然出现了毛巾滞销局面,而无锡纺站由于展样新颖,当场签订供货合同200万条,相当于无锡毛巾厂年产量的20%。
无锡纺站近几年还经常帮助工厂组织原材料,解决资金紧张等难题。仅1989年就为工厂解决救急资金2000多万元。还采取向工厂让利、吃进工厂库存等措施帮工厂渡过难关,去年下半年仅收购无锡本地工厂纺织品就达1000万米,比1988年增加1.5倍。
    开闸放水 平抑物价
1988年,抢购风刮到无锡。有人把外地已将白布、毛线等提价20%的消息告诉吴惠明,劝他莫失良机。吴惠明斩钉截铁地回答:“现在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有本事的应开闸放水调节市场,怎么能钻进铜钱眼里推波助澜呢?”吴惠明带领纺站全体人员全力组织货源,全部按原价向市场投放,使无锡市场上的白布、被单布等始终没有断档脱销,稳定了市场和民心。
无锡传统纺织产品精元布是云、贵等地少数民族喜爱的商品,但由于经济效益差,有的厂停止了生产。吴惠明1987年10月上任后,当年年底就扶持一家乡镇企业恢复精元布生产,每年垫支40万元给该厂作流动资金,还帮助工厂组织坯布。去年因市场疲软精元布滞销时,纺站大量购进,最多一次达180万米,相当于工厂两个月的产量,帮助工厂渡过难关,从而保证了这一少数民族群众喜爱的产品的正常供应。
由于吴惠明经常对职工进行增强服务观念、增强社会效益观念的教育,近几年无锡纺站经营的微利甚至无利而深受群众欢迎的各种小商品,如松紧带、鞋带、纱带等常年保持在230种以上。无锡纺站连续4年被评为市先进企业,去年9月又进入“国家二级企业”的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