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倡导标点符号的功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2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倡导标点符号的功臣
清末,在汉文中使用统一的标点符号的呼声日高。
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倡议采用10种标点符号,但反响甚微。1904年,商务印书馆在出版《英文汉诂》时,最早使用外国的标点符号。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使用了多种新式标点符号。但全面系统引进标点符号的,是语言学家陈望道。他于1918年5月在《学艺》杂志发表《标号与革新》一文,介绍国外通行的标点符号10种。同年5月起,上海出版的著名刊物《新青年》率先使用白话文体,同时使用新式标点。随后不到半年时间,全国四百多家报刊杂志“一涌而上”。
在此形势下,著名学者胡适、钱玄同等联名向当时的北洋政府建议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教育部遂于1920年2月训令全国,公布采用12种标点符号。
         (4月29日《羊城晚报》幸之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