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改革试点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上海交大多数毕业生到第一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3
第3版(综合)
专栏:

  改革试点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上海交大多数毕业生到第一线
本报上海电 记者萧关根报道:今年是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毕业生分配改革试点的第三年。到5月4日止,1732名毕业生中已有91%的人落实了工作单位,而且大部分到设计、生产第一线。
上海交通大学认真贯彻国家教委有关毕业生分配改革的精神,加强思想教育,沟通供需渠道,努力把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1988年和1989年分别有80%和85%的毕业生到了设计、生产第一线。保证了国家计划的实现,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欢迎。
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分配改革试点,是1988年开始的。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在国家基本方针、政策指导下,实行供需见面。学校每年都举行供需见面会,约请用人单位来校设摊介绍宣传,了解学生情况。毕业生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单位,在用人单位面前亮相,由用人单位按政策择优录用,最后在学校的监督下签定协议。
为了做好供需见面,学校每年都要派干部、教师或发函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向他们提供毕业生的信息和了解需求情况,共同商量分配办法。学生也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的机会了解需求信息,供学校参考。学校公布收集到的社会需求信息,让所有学生选报单位,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上海交大在毕业生分配改革试点中,校、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经常到学生中听取意见、介绍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服从国家需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教育。平时,通过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选择职业的问题。
上海交大有专门班子负责指导学生毕业分配。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和具体指导,使国家对边远地区、重点企事业单位的保护政策,对京、津、沪三大城市进入的控制政策和对支援贫困地区及生产第一线的鼓励政策得到落实。
改革试点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学校能直接了解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少过去很少分到交通大学毕业生的地区和企业,在得到急需的专业人才后,都表示欢迎交大学生去那里实习和参加社会实践,有的单位还愿意无偿提供实习场所,为学校解决了一大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