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治山致富方针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广东山区经济蓬勃发展 48个山区县去年国民经济收入比1985年增长近一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4
第1版(要闻)
专栏:

  治山致富方针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广东山区经济蓬勃发展
48个山区县去年国民经济收入比1985年增长近一倍
本报讯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1985年冬提出的治山致富的战略方针,已使全省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荒山秃岭长起了绿树。随着造林绿化和种养业的发展,一批山区县的落后面貌有了明显改变。1989年同1985年相比,全省48个山区县的国民经济收入增长了近一倍,农村人均收入增长6成多,达到640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省山区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平原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985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提出了“靠山吃山,吃山养山,治山致富”的建设山区的指导思想,并且作出了“五年种上树,十年绿化广东”的决定。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通力协作,短短4年时间,全省共造林5080万亩,种果700万亩,封山育林4239万亩。至去年底止,全省宜林荒山已基本种上树。全省活立木蓄积量已从1984年的1.38亿立方米增加到去年的1.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27.7%上升到1989年的41%。
各地在治山致富的实践中,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进行农业深度开发。高州县从本县实际出发,以香蕉生产为“龙头”,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开发性农业搞得有声有色。1987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茂名市召开第二次山区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和推广高州等县经验,在全省山区进一步掀起了治山致富的热潮。许多山区县在山上作文章,实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立体开发,综合经营,做到“山顶造林种树,山腰种果种竹,山脚种茶种药,山下养鱼放牧”,并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办起一批综合经营的生产基地。肇庆市9个山区县,近4年建起了松脂、南药、水果、桂树、竹子、木薯6大商品生产基地,使山地平均亩产值由1985年的12元提高到1989年的30多元。不少山区县通过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办起了一大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名、优、特农副产品基地。开发性农业的兴起,加快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1989年同1985年相比,全省48个山区县农业总产值增长41%,达到82亿元(1980年不变价,以下同)。
为了提高山区治理开发的经济效益,各地还合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兴办了一批加工工业。广宁县根据竹子、木材、木薯、松脂、陶土资源丰富的特点,先后引进葡萄糖、彩色油墨、微粒板和印刷包装4条生产线,对农副产品和矿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去年该县以本地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发展到23种,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成,年增产值6800万元,税利1300多万元。为了鼓励山区合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推动了山区资源型工业的发展。至1989年,全省48个山区县的工业总产值达92.99亿元,比1985年增长一倍多;乡镇企业总收入达91.76亿元,增长220.73%。
《南方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占全省一半面积以上的广大山区,虽然也有较大发展,但大多数仍然比较贫穷落后。如果不能有效地帮助山区更快地发展经济,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全省经济就不可能迅速发展。
评论员文章还指出:山区县的发展,有赖于各行各业和先富裕起来的平原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力支持。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富裕地区的镇筹集一部分资金,帮助山区发展经济,给山区人民“雪中送炭”,为早日改变山区面貌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