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让瘾君子迷途而返——访瑞典戒酒戒毒家庭康复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瑞典通讯

  让瘾君子迷途而返
——访瑞典戒酒戒毒家庭康复中心
本报记者 顾耀铭
在斯德哥尔摩市北郊,有座保存完好的17世纪的古堡,周围有40多所房屋掩映在绿树林中。这里听不到城市的嘈杂声,在花圃、喷水池旁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散步。这是瑞典颇有名气的一所戒酒戒毒家庭康复中心。
陪同参观的中心主任索尼娅对记者说,酗酒吸毒已成为瑞典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官方统计,30多万人经常酗酒,近2万人吸毒成瘾,而实际人数还要高。瑞典人口仅850万,这些惊人的数字不能不引起公众的严重关注。1983年,在私人和社会团体的捐助下,建立了这个康复中心。
这个中心的特点是患者在接受治疗和康复期间可以同他的家人生活在一起。对于酗酒吸毒成瘾者,受害的不光是他本人,整个家庭都跟着遭殃,特别是父母染上了恶癖,最倒霉的便是孩子。对这些患者,光靠药物是很难根除的,必须同精神治疗相结合。家庭成员的关心和鼓励,特别是孩子对父母摆脱恶习的热切期待,常常成功地使他们从郁闷、绝望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下决心重新做人。
这个中心另一个特点是,2/3以上的工作人员也曾经是酗酒或吸毒者,不少人就是在这个中心得到康复的。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效地帮助患者增强了戒酒戒毒的勇气。
索尼娅自我介绍说,她对这些恶习给家庭带来的痛苦是有亲身体会的。她父亲曾严重酗酒长达10多年,她婚后发现丈夫也是吸毒者。她帮助父亲、丈夫戒了恶习。但是,看到社会上还有成千上万个家庭在遭受折磨,她立志要使更多的人弃恶从善,重新正常地生活。
在参观时,记者同一些工作人员、患者进行了交谈。艾尼卡身材高大,脖子和手臂上有几道明显的刀疤。她说,从11岁起她就跟着父母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后来又沉溺于吸毒。她内心很痛苦,但又不能自拔。丈夫离开了她,女儿被社会福利组织收养。她曾几次用刀割自己的脖颈和手臂,想一死了之,但都被抢救过来。后来她在家人的安排下进了这个康复中心。周围的人都热情地鼓励她。分别了多年的女儿来同她一起生活,向她倾诉她的恶癖给女儿心灵上带来的痛苦和创伤,恳求她根除恶习,做个好妈妈。两年后,她完全康复了。已经离异的丈夫同她举行了第二次婚礼。不久,她又有了第二个孩子。艾尼卡现在是中心工作人员,常把自己戒瘾的过程告诉患者,使很多人熬过了这一关。
在接待室工作的莱娜12岁就学会了喝酒。继父是个酒鬼,经常引诱她喝。有一回,继父把她灌醉了,她的心情连续几天无法安定下来。从此,她服镇静药片,越吃越多,靠镇静药打起精神去工作。酒和镇静药片已成了她无法摆脱的东西。她丈夫从报上得知这个康复中心,同11岁的儿子一起陪着她到这里治疗。莱娜说:“我每次回忆过去,就像做一场恶梦。我在康复后自愿留在这里工作。”
康复中心还有健身房、娱乐室、手工艺车间和家具厂,患者在这里学会工作。在木工车间,记者同一名27岁的青年交谈。他说他曾成了吗啡狂并进过监牢、精神病院,最后还是在这里开始学会了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工作。
临别前,索尼娅向记者介绍,这样的康复中心在瑞典共有43个,这个中心是最早建立起来的。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支持。每年报名要求到这里治疗的人有1000多人,但他们只能接受100多人。她感慨地说:“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还需要靠全社会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