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写话”的故事——介绍第四野战军某部的“写话”教学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8-05
第3版()
专栏:

“写话”的故事
——介绍第四野战军某部的“写话”教学经验
郑力
编者按:在学员们达到速成识字的目的以后,如何使他们将“两会”变成“四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第四野战军某部的试点经验证明:在学员初步学会写字、听写以后,问答写话活动就成为提高学员写作能力、发展“四会”的最有效的办法。结合阅读,经过只十小时左右的教学,便能使完全不会作文的学员会写三百字以上的通顺的短文。本文用故事体裁,生动地介绍了这个经验。
研究难点找办法
王教员近来两三宵没睡好觉,有一个问题叫他苦恼。战士们学会了两千来字,说起话来也能滔滔不断,为什么写起话来却是这么困难?两个钟头写不出几句话,老是“抗美援朝”、“努力学文化”、“我要好好学习”这一套。
教学研究组开会的时候,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同志们认为这是写话的一个必经阶段,等一两个月,自然会慢慢地写得多、写得好。可是王教员不这么想。今年的文化教育,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以后又要教算术,如果现在不给语文打好基础,要完成今年的计划,那是困难的。再说战士们平日都像生龙活虎,可是一写起话来,却别得满头大汗。要是不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困难,还能算一个好教员吗?最后还是指导员给出了个主意:“你先找几个战士聊聊,看他们写话的困难究竟在哪里?”
午间休息的时候,他找了一个中等程度的学员王文先谈话。
“你看写话难不难?”
“可不是,前天写话把我的脑袋都弄痛了。”
“为啥你们一写就是‘努力学习’、‘抗美援朝’这老一套呢?平常你们的话不是挺多、说得也挺好吗?”
“王教员,写话时脑子乱极了,又想写这句,又想写那句;这句话当中有两个字不会写,那句话当中也有几个字记不住。想来想去,眼看快下课了,只好拣天天见面的几句话写上去。”
“你说的这几句话就挺好,写下来就是一篇挺好的写话,干吗你不这样写呢?”
“这几句话要写倒差不多,只有三个字不会写。不过这是你问到我了,平常你总说写你心里想的、口里说的、眼睛里看到的,你不知道我想的、说的看到的可真太多了,叫我从哪里下手呢?”
王教员又找三个人谈了话,他们的意见都差不多。从这儿他悟出个道理——要是我问他们一句话,让他们把答话写出来,一定比较容易。
晚上教学研究组开会,大家都说这是个好主意。教员组长还提了个很好的补充意见:“你们这一班学员程度还很低,出问题不要太难,最好出一些大家都能答得上的问题;第一次的问题,只要用一两句话就能答完,以后可以逐步加深。如果一开始问题出得太难,恐怕大家不会答。你先作个样子给大家看。”
第一次问答写话
问答写话的第一天,王教员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多少岁?”、“你是什么地方人?”、“你家里还有些什么人?”、“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你是那一年参军的?”、“参军以前生活怎样?”、“参军以后生活又怎样?”问了第一句,就让大家写;有几个人写完了,再问第二句;这样一句、一句往下问。
开始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笔在纸上刷刷地响。写到第三句话的时候,大家都停下笔来,有的搔脑袋,有的跟旁边的人商量。原来很多人不会写自己家乡的地名,被难住了。
“同志们,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单字本,可以问同组的人,也可以问我。”
“教员,通辽两个字怎样写?”
“教员,韶关的‘韶’字单字本上没有。”………
为这句话就耽误了一刻钟。
下课以后,王教员看大家的作业本,比上一次进步多了。
王文先是这样写的:
“我叫王文先,我今年二十五岁,我是热河省赤峰县人,我家里有父親(亲)母親(亲),两个哥哥,两个少(嫂)少,四个至(侄)儿,大哥在区下工作,父親(亲)跟二哥在家种地,二少(嫂)是父(妇)女会主人(任)。我是一九四八年参的军,参军以前给大地主扛和(活),还当过猪官(倌),生和(活)很苦。参军以后,从东北打到广东,立了一大功两小功,现在学文化学军事,我感想生和(活)很好。这都是?(党)和毛主席给我们的。”
张大成是功课很好的一个同志,他却写得不很好。
“张大成:二十四岁,东北人,父亲、哥哥、嫂嫂、弟弟妹妹,都是种地的,四九年参军,很苦,很好。”
他为什么写不好呢?原来上一课轮到他站岗,迟到了,没有看到教员的示范。“都怪我粗心!”王教员生气地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再看每个人的作业: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都多了一个“我”字,如果没有这个字捣蛋,每个人都可写出一篇比较通顺的短文。为什么大家用这么多“我”字呢?“王友明啦王友明,这都怪你自己不用脑子,为什么你在每一句问话里都安上一个‘你’字呢?又是‘你’叫什么,又是‘你’今年多少岁,……”想通了这个道理,王教员把自己批评了一顿。
碰到了困难
第二次问的是学习情况。一上课,王教员先把上一课的作业挑几篇给大家念了一遍。
“大家总说写话困难,这一次你们写得多好,已经是一篇小文章了。”
接受上次的教训,王教员又把问答写话的方法再讲了一遍,然后才提出问题让大家回答。第一个问题是“你在家念没念过书?”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不念书呢?”(对于念过几天书的人问:“为什么你念书的时间这样短?”)大家都写得很好。
接着提第三个问题:“没有文化,工作上有些什么困难?”有的学员很快就写完了。教员便提出了第四个问题。
“教员,太快了,前面的我还没写完哩!”王文先第一个提意见。“我也没写完”,“我才写了一半”……,大家都嚷开了。
“没写完的还是写你的,问题我写在黑板上,待会儿你们再看好了。”
晚上王教员在教学研究组的会上提出了两个问题:
“有人写的快,有人写的慢,像张大成把八个问题都答了,王文先只答了四个,朱小贤只答了三个,这怎么办?”
“我本意让大家多写点,可是问‘为什么你在家不念书呢?’二十个人当中,十七个人都只写了一句。像王文先算是写得最多的,也只有两三句话:‘因为我家里穷,那有钱念书呢,连吃饭都顾不上。’怎样才能使大家写得多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都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学员程度有高有低,哪能都写得一般快呢!
对第二个问题,高一级的刘教员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我那一班开头大家也写不多,可是一经启发,他们就写多了。比如说学员写‘家里穷念不起书’,你就该问‘家里怎么穷法?’、‘念一年书要花多少钱?耽误多少工夫?’、‘没有钱去念书,人家让不让?……’”王教员一听,心里就像开了一扇门,豁亮了。
指导员坐在旁边一直没吱声,最后大家征求他的意见。他说:
“第二个问题我没啥意见,我一直在考虑第一个问题。学员程度有高低,但总差不了那么远。王教员,你还是找写得快的跟写得慢的学员了解一下吧!”
克服了困难,大步前进
中午诊断时间,王教员找张大成跟朱小贤谈话。张大成为什么写得快呢?他说:
“我们大老粗学写话,最大的困难是手不应心。本来写字就慢,要是再碰上几个不会写的字,等你把字找出来,想写的那句话早忘的没影啦。回头再想出来的又是另外一句话,费了劲找出来的那个字还用不上。所以我从第三句话起就用了个新道道,不会写的字空下,只管往前写。赶到把问题都答完了,再翻单字本、找课本、问同组的人、问教员,把空着的字补进去。王教员,你看……”
朱小贤不等张大成说完就插进去了:“原来是这么会事,你说的一点儿也不差,我为啥写的慢,时间都花在想单字上了。”
王教员一面听一面想:指导员虽说文化程度低,但多吃几年革命饭,可真不简单。
晚上,王教员好好地准备了一个教案,把学员可能发生的问题都作了准备。
第二天一上课,王教员先介绍了张大成跟朱小贤的经验教训,大伙儿都说:“原来窍门在这儿!”
这一次写的是“你的家”。王教员先问:“解放以前你家里的生活怎样?”让大家写得越详细越好。说完了就在教室里四处走,看大家写了些什么。朱小贤写了一句“解放前我家里很穷”,就把笔放下了。“你家里怎么穷法呢?”王教员问了一句。他又写了“全家五口人,指着父亲给人扛活来养活,吃不上,穿不上。”王教员又问:“吃不上穿不上,夏天的光景怎样?冬天的光景又是怎样?过年的时候又是个啥光景?”“你不是叫我们写快些吗?照你问的写起来不变成诉苦了吗?哪还有个完。”“没关系,今天只有两三个问题,你写得越多越好。”
别的人也有写完了等着的,王教员把朱小贤的情形跟大家一介绍,写完了的人也马上拿起笔,刷刷地写开了。
这一堂足足写了两个钟头,咱们看看王文先写的第一个问题吧:
“解放以前,我家租种大地主胡黑心两垧地,打的粮食够了交租不够还债,一年年拉几(饥)荒。我八岁那一年,赶上闹汗(旱)栽(灾),交不上租子,父亲压(押)进了派出所。冬天下三尺深的雪,连树都冻死了,我们弟兄三个都光着定(腚),不敢下炕。到了年下,地主家煮饺子,咱家老小五口喝了几口稀竹(粥)早早就睡了,躺在炕上听地主家的炮仗响。……”
不能自满,还要提高
搞了八次问答写话,学员们普遍能写五百字以上的短文了。刚好赶上了团里的庆功大会,王教员被大家选成青年模范,上台去介绍经验。
他谈完了经验,最后说了这么几句:“我能够取得这么一点成绩,主要是指导员领导得好,连里其他的教员同志也给了我许多帮助。顶重要的是我随时随地了解学员的困难,把困难搞清楚了,想办法也就容易了。这一点完全是指导员教给我的。
“在我们的经验里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问答写话怎样跟讲课结合?怎样跟阅读参考读物结合?问答写话怎样过渡到一般的写作上去,我们已经开始搞了,还没有啥经验。
“问答写话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好办法,我希望大家都来采用!我们的经验里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在执行当中修正,补充!”
台下发出了像暴风雨一样的掌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