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他迷恋大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7
第8版(副刊)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他迷恋大海
刘见
他找海找得很苦。他的家在古都西安的城边上,没有海。那儿的天空是灰色的。
他爱海,梦中也常听到大海涛声,他常想:海很大很美很广阔,海水湛蓝湛蓝的,海里一定有许多神奇的宝藏。他要找到海。
19岁那年,他成为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系的一名学员。开始,他喜欢无线电。后来,医学中的奥妙使他着迷。六年大学生活,他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毕业那年,他真的找海去了。他含泪告别黄土地,远离父母兄妹,独自一人来到坐落在胶东半岛的莱阳145医院口腔科,当了一名军医。医院离海很近。虽没找到海,却找到了一个来自大海边上的妻子。或许是找海心切,一条缠绵清澈的五龙河,像玉带出现在他的面前,成为他日后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章节。
医生被喻为人类幸福的天使。医学事业很高尚,身在其中,乐在其中。转眼10年过去。在那间整洁、宽敞的口腔科病室,他默默地为病人治病,他喜欢静:静静地看书,静静地工作,静静地生活。
一天,他静静的内心突然不平静了,眼前的情景像鞭子重重抽打着他的心。
有位大娘,因患三叉神经痛来院求医。按照传统方法,他先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后用局部封闭治疗,都没有成效。最后,他又采用了注射无水酒精治疗法。没想到,不仅痛没解除,反而造成了注射局部组织坏死,大娘的左鼻翼烂掉了一部分。然而,大娘仍紧握着他的手,用微弱的声音向他连声道谢。大娘知道,为了她,面前这位和蔼的军医已经尽心尽力了。但他却不肯饶恕自己。作为医生,他深知三叉神经痛带给病人的痛苦是多么深重。如刀割,如锥刺,常把病人折磨得死去活来。
多少年来,医院在治疗方面都只采用这些方法:口服药物,局部封闭,注射无水酒精,穴位埋线。最后不得已,要给病人做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或开颅手术。而这些手术的疗效并不很理想,甚至有时还会给病人造成终生残废乃至死亡。
他流泪了,医生治不好病还算什么医生呢?!
月光如洗,给五龙河边的树叶草丛披上一层淡淡的轻纱。他沿着河边漫步,河水默默地伴着他。这水是要流到海里去的吧?他的目光随着河水延伸。冥冥中,他寻找的那个大海出现了,神奇的宝藏召唤着他。
他想起十几年前老校长对他和他的同学们说过的话:“你们这500名学员,如果中间能出一个牛顿式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声音遥远而亲切,他不觉一振。人生在世必须做出一点什么。别人能治好的病,我能治好;别人不能治好的病,我也能治好,这样才行!
晚上,灯下。他聚精会神地查找资料。50年代,国外有人曾采用自家组织埋藏疗法,60年代,国内有人采用肠线埋藏疗法。疗效不很理想。难道患上三叉神经痛的病人,就只能听命于电击刀割吗?他思索着。资料室实验室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并和同事反复地研讨。
突然,一道闪电从他的脑海划过,蔚蓝的大海立即在心中翻涌起来。这是他寻找的海。
他研究的有别于前人的药物埋藏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大显神威。过去,病人痛得走投无路,只好冒险上手术台,打开头颅,将三叉神经根切断……现在,一把小小的手术刀,只需在三叉神经的某一个分支上,轻轻切开一个小口,把药放进去,几天后刀口即可愈合,疼痛逐日减轻。这种方法操作技术简单,安全可靠,治疗时病人痛苦小,而无任何副作用及并发症。
好事飞万里。不久,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满怀希望,纷纷来到145医院。
他初步成功了,他并未陶醉。他的治疗方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而最重要的,他还未找到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的本质。他还要在茫茫大海里继续探索。
然而,一道任命飞过来,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折。他被任命为医院的医务处主任、院党委常委:响当当的实权派。任命书一到,他就找领导说:“还是让我干我的口腔科副主任吧。我喜欢干业务。”领导回他:“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他没了话,最后留了一句:“三年一到,我自动辞职。”三年过后,他果真辞职了。
到处有人说:“李文治这不是傻了吗?医务处主任,这可是医院名副其实的实权派哩。”也有人说他是“光荣下台”。他心里虽然丢不下他的病人,但在任职期间,却扎扎实实地干了几件实事。
现在,他终于还却夙愿,回到医疗室亲自为病人治病。近几年,他用药物埋藏疗法,为许多三叉神经痛患者解除了痛苦。1988这一年,他一下子就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译文九篇,居全院之首,荣立三等功。
              (作者单位:青岛市企业家俱乐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