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响自远方的鼓声——观贵州晋京剧目《二月天》《故乡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7
第8版(副刊)
专栏:

  响自远方的鼓声
——观贵州晋京剧目《二月天》《故乡人》
毓钺
观看了贵州最近送上北京舞台的话剧《二月天》(编剧龙方)和民族歌剧《故乡人》(编剧罗迎贤),好像忽地又惊起了我们对改革这一词汇含义的新的理解。这两出来自边远黔地的戏剧,似乎使我们听到了一阵强劲但并不和谐、激昂但并非欢快的鼓声,使人警觉、令人深思。
这是两出很写实的戏。《二月天》写的是一个因结婚三日死了丈夫而被乡人视为灾星的布衣族姑娘,如何背着世俗、封建和愚昧的重压,奋力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故事。它表面上是一个事件过程,而作者的意向焦点却远远地聚向了历史与民族的沉疴,在戏中它伴着神秘的驱邪降妖的典仪、伴着乡中德高望重的老者那威严的声音向我们面前推来,使人震颤。而戏中那年轻的主人公就在这令人心悸的氛围中向前迈进了。这是这出戏的力度所在。歌剧《故乡人》则向人们提出了一个绝非一出戏可以解决的问题,它通过金米这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坎坷,将一个真实典型提供给观众,并以一种未完成式的结尾提出有关经济发展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的发问,从而获得了撞击感,留下了观后的回味。
这两个戏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散发着黔贵山地特有的泥土的芳香,然而不管地处如何边远,地域文化之间、民族特性之间有何差异,在当前人类文明发展到这一步的大背景下,进步与改革作为一种社会的根本意识是具有同一底蕴的,那已不是某一个人的意志,而已成为民族生存的必然需求。观此二剧,其鼓点和舞步虽各有民族和地域的特色,但它无疑是时代之音,并引发着我们对这场改革的深刻和复杂性的领悟。
从艺术效果上看,由于地域文化和民族色彩的突出运用,使这两个戏另具一番别致的审美意趣。比如《二月天》中村民对白花姑娘灭灾除妖一场,编导者借鉴了傩戏的手段,不仅舞台氛围、色彩十分别致,同时贴切地暗合了主题的揭示,强化了直观的感染力,显出了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在表现手段上的特有优势,使观众在陌生的兴趣中得到了认同和思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