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侨乡变“桥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18
第3版(综合)
专栏:侨乡纪行

  侨乡变“桥乡”
本报记者 翟象乾 徐建中
编者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侨乡面貌日新月异,公路纵横,新楼叠起,乡镇企业星罗棋布,农工商贸百业俱兴,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人民生活丰富多姿。无论久暌家园的海外游子,还是奋战各地的群众,都十分关切侨乡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这一要求,全国侨联和本报联合举办了《侨乡纪行》活动。纪行第一站——广东的采访已经结束,本报及海外版将从今日起陆续刊载这一活动的报道。                   
我们《侨乡纪行》记者组在广东采访一个半月归来,许多人都来问:“什么给你们印象最深?”当然,那里10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都使我们目不暇接,然而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广东侨乡的桥。
过去,出广州是个大难题,主要通道珠江大桥车堵得厉害。这次我们离广州南下,却领略到一番通行无阻的滋味。1989年8月修通了广佛(山)高速公路,西行南下的车队可以避开珠江大桥。一出广州市,我们汽车驰入了广佛高速公路,越过湖洲大桥和雅瑶大桥,一转眼便到佛山谢边高速公路的终点。连同头尾,比行驶旧广佛公路要缩短5/6的时间!
再南下到江门市五邑老侨乡,出佛山市15分钟,便经过长470米的澜石大桥,这座桥去年6月才建成。又过15分钟,越过北江上的龙江大桥。真巧,又是车行15分钟后,走上了九江大桥,大桥横跨广东最宽的河面(西江)主干河道,全长1682.4米,采用独塔斜拉索桥型,气魄宏伟,也是去年6月才通车,是广湛公路上最后的一座桥。东面还有一条主干线广珠(海)公路,过河建桥行动得更早。1981年开始,在三洪奇、容奇、细滘、沙口等渡口建设的4座共长3000米的大桥用了3年的时间便建成通车了。往来广州、珠海的时间由原来的六七个小时,减至三个多小时。
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河流纵横,水网交织。几百年来,由于江水阻隔,人车要靠摆渡过河。遇上台风、洪水或浓雾,人员受阻、货物滞留,只好望河兴叹。而现在全省10条国家级公路基本实现无渡口畅通。以广州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中,一条条银链架起了斑斓的彩虹。去年,广东改革开放10件大事中,有一件就是“集资建桥超千座”。10年来全省共建大小公路桥梁1200座左右,总长近74公里,约占全国新建桥梁的1/4。
来到江门、中山交界处的外海大桥参观。桥头高高地竖起几个圆筒形雕塑,奠基石上有一篇碑文,上面写着“鲟江横卧,河宽难渡,车拥拦道,货滞于途,雾锁风拦,旅人难归……”于是择地建桥。在台山县,我们听到一个关于公益大桥的故事:本世纪30年代,新宁铁路的创办人陈宜禧先生在台山交通咽喉公益镇所在地的潭江中游兴建铁路桥,但只建了几个桥墩就半途而废了。半个多世纪以后,就在离陈宜禧未建成的铁路桥旧址360米处,架起了长1001米的公益大桥。建筑所需费用全部由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国内乡亲捐赠。
如果要问广东最长的公路桥梁,恐怕要数番禺县的洛溪大桥了。此桥长度1916.04米,主桥最大跨径180米,在同类桥梁中,列世界第6,在东南亚算是首屈一指。桥下可通航7000吨巨轮。番禺县可算是真正的“桥乡”,广东新建的公路桥1/4集中在番禺。
修通一条路,架好一座桥,富了一大片。顺德县桂洲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以前这个小镇被几条江河团团围住,实在难以放开手脚发展经济,198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不到8000元。1984年,容奇、细滘两座大桥建成通车,两桥竟成了这个仅8万人的小镇腾飞的一对翅膀。我们到桂洲镇采访,了解到他们去年工农业总产值竟跃增到12亿元以上。
广东人是很懂得修路搭桥对经济发展所起的“先行官”作用的,无怪乎我们每到一地采访,都听到他们介绍说近几年新建多少路,新架了多少桥。省的有关部门告诉记者,10年间各县、镇建桥2263座,修路7794公里,全省已有98.7%的区(镇)和83.5%的乡(村)通了公路。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然而,广东还在前进。省政府已批准再用20年时间,兴建10条总长约2500公里的高速公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