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到基层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5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到基层去
90年代第一春,我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喜人的景象:从中央到地方,一批党政机关的干部下高楼、出深院,到工厂、农村、学校、街道,了解民情,广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党的群众路线再一次得到生动的体现。本报今天刊登的《各地机关干部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的报道,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领导机关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这一性质决定了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和人民群众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多年来,我们是一直努力这样做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曾有一段时间,对这个问题强调得不够,在一些党员和干部中群众观点有所淡漠。有的地方和单位的领导,甚至长期脱离群众,滋长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不那么紧密和融洽了。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从根本上说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共产党为人民排忧解难,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人民就会跟着共产党走。而一旦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疏远了,也就丧失了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对于这个关乎党的根本宗旨,关乎政权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我们的同志切不可掉以轻心。
今年,是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正在逐步落实。经济形势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困难不少,任务艰巨。毛泽东同志历来提倡有事和群众商量。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实践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治理整顿中的困难再大,只要有人民群众的理解,事情就好办得多;国际国内的政治风浪再大,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顶得住。要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紧紧地依靠群众,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使党群、干群之间拧成一股绳,建立一种亲密、信赖和支持的关系。
当前,领导机关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要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是三条:一是诚心诚意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实事求是地回答群众关心的疑难问题,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说明保持国家和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性,动员群众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积极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三是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商量,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当然,各地区、各单位的情况不尽相同,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所区别和侧重。总的精神是,注重实效,绝不搞花架子和大轰大嗡。
干部下基层,既是改进领导作风的重要之举,又是对干部素质和作风的一次严格检验。干部的表现如何,会对群众产生很大影响。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级带一级。哪里问题多、困难大,领导同志首先要到哪里去。下去是为了工作,生活上要俭朴,绝不要搞比排场、讲派头那一套。另一方面,下去,就要沉得下去,坐得下来,脚踏实地,切实办事。绝不能应付差事,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要把下基层看成是一次增长才干、施展才能的大好机会,使自己也经受锻炼。要到群众中去了解真实的情况,不要只听干部汇报。干部下去是为基层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不办事,反而成为基层和群众的负担,给下边、给群众添麻烦,那就根本违背了下去的目的。下去的干部务必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好的表率。
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率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群众交口称赞。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也积极响应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陆续安排和组织党政干部下基层办实事。只要我们把这件事做好,就一定会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这样,才能上下一致、团结一心,顺利完成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