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一个普通党员的遗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20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个普通党员的遗嘱
本报记者 蒋耀强
很多熟悉禤孙参的人都没有想到:生活俭朴、穿着寒碜的禤孙参,竟有一笔数额可观的存款!
更没有想到的是,1990年1月1日,弥留之际的禤孙参躺在病榻上,向党组织立下了遗嘱:从他节俭积蓄的15712元存款中,拿出10000元捐给家乡办学,2000元交最后一次党费……
禤孙参是广西横县食品公司的普通干部,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追寻禤孙参生命的轨迹,人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禤孙参在单位里被同事们开玩笑戏称为“吝啬鬼”。由于某些原因,他一直没有成家。按理说,凭收入他是能过上较为宽裕的生活的。
令人费解的是,收入颇丰的禤孙参却常年在集体饭堂就餐。逢年过节,“加菜”的内容是蒸、炒一、二只鸡蛋。禤孙参说:“我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这位“吝啬鬼”平时一分钱也要掰成两半用,但在对待工资、奖金等问题上,却从不计较,表现出常人所没有的洒脱、大方。单位里有一同事,年纪比禤孙参轻,参加工作时间比禤孙参短,工资却比禤孙参高,这位同事也觉得不合理。禤孙参说:“我对国家贡献不大,拿这样高的工资已经过意不去了。”
同事们已多次领略过禤孙参对人的“大方”:曾宜劲的儿子要自费学开车,禤孙参给手头紧张的老曾送去了2000元;家乡有位农民生活困难,他无偿支持100元;1982年国家第一次发行国库券,他认购500元,占单位认购总额的一半……
禤孙参身体有病,多年来却坚持带病工作。到食品公司工作7年,他重病3次,每次都要求单位不要为他的病多花钱。
1989年12月,禤孙参患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综合病症一并发作,他还不肯离开工作岗位,同事们只好强行把他架到了医院。
即使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禤孙参脑里也仍想着怎样为国家节省几个钱:趁护士不注意,他先后5次偷偷关掉了输氧管……他说:“我的病是治不好的了。这样治下去,得花国家一大笔钱。我对国家贡献太少了,花这笔钱我心里不安。”
临终前,家乡传来为他立纪念碑的消息。禤孙参流着泪,拉住单位领导的手,又立下了第二个遗嘱:不要为我树碑立传,我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丧事从简,尽量减轻国家负担。
禤孙参去世了,他给人们留下了共产党人特有的不图名、不图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