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谢谢了,热心人——北京市“扶残助残日”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20
第3版(综合)
专栏:

  谢谢了,热心人
——北京市“扶残助残日”见闻
本报记者 王标
5月20日这一天,是北京市“扶残助残日”。在一个个活动场点,记者听到了残疾人苦涩的生活领悟和无比焦灼的渴望。
“世界需要热心肠”
景山公园浓荫里,卡拉OK伴声带流泻出舒缓、深沉的音响,盲人青年刘颖踱上前来,如泣如诉地唱起《世界需要热心肠》:
“一句知心的话语也许胜过万钧雷霆,一声亲切的呼唤能有起死回生的力量……人生道路多曲折,人生道路真漫长,谁也难免遇到险阻,谁也难免遇到忧伤。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一曲未了,听众里有人眼睛发潮。
盲人学校音乐教师李任伟,向旁人倾诉着由衷之言:政府和社会的许多关怀,使我们感到温暖,但现实中我们残疾人仍然有着许多正常人难以体味的辛酸。盲人到商店买东西,若是问“同志,这是食品柜台吗?”时常得到这样的回答:“自己瞧!”盲人在街上行走,有时会遇上顽童恶少的捉弄、取笑。在某些场合,残疾人被粗暴地驱赶到僻静的地方,理由是他们“有碍观瞻”。
中国残联发展部主任丁启文提供了一组数字:目前,正常人待业率为4%左右,残疾人高达50%;正常人就学率是97.1%,而残疾人仅有6%上下;正常人一旦谋得公职,好赖都能享受可靠的生活保障,而残疾人目前有70%以上的要靠家人扶养。
饱尝生活磨难的残疾人盼望社会给他们以厚爱。
让我们不再讳言人道精神
由于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原因,残疾人的精神世界有其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一种回顾茫茫、无所依傍的孤独感和期待着被社会认同、接纳的热望;一种因自尊心频频受到伤害而变得既冷漠又极度敏感的个性;一种对前途无奈无望的晦暗心理与渴望成功、压倒平庸常人以补偿自身缺陷的好胜心理,都十分奇特地统一在他们身上。他们需要轮椅、假肢和导盲棍,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和价值的承认。
在一棵古柏旁,4个残疾人教师向我们描述了残疾人内心的许多隐秘。他们认定,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抚慰残疾人伤痕累累的心,而真诚的爱只能来自社会主义人道精神。
为什么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十分关注,而尊重残疾人的社会风尚仍未深入人心?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北京大学残疾人基金会理事长任进宝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法制不健全,经济不发达,固然都是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有效地结合起来,没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精神。”北京市残疾人服务中心总经理陈进军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要求: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我们不应该讳言社会主义的人道精神。
向残疾人捧出爱心
今天,北京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残联、市红十字会等6单位发起的“扶残助残日”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这一天,全市各区县734个单位设立了1400多个服务摊点,1.6万多人参与了对残疾人的服务。
维修家电、服装剪裁、义演义卖、免费诊病、有关劳动就业、法律、税务、婚姻、心理医疗、康复、优生优育等各种咨询,是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怀柔县的共青团员为残疾人代耕、助耕,市工人俱乐部为残疾人免费举办电影招待会,朝阳医院开设了免费体检服务项目,市体委特意发放了400张男排锦标赛入场券,长安商场送来了400张开业酬宾票证……
这一天,在景山,在福绥境、德外、车公庄、东大桥、海淀镇,在丰台北大地、石景山古城,在通县新华大街,大兴县商场前,在延庆东大街、怀柔影剧院,无数热心人向残疾人捧出爱心。
谢谢了,热心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