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努力开创生气勃勃的文艺创作新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22
第1版(要闻)
专栏:

  努力开创生气勃勃的文艺创作新局面
本报评论员
今天,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8周年。近半个世纪以来,《讲话》所阐明的文艺思想,曾给予我们党领导的文艺工作和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以有力指导和深刻影响,至今仍然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指导方针。当前,重温这个《讲话》,对于文学艺术工作者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文艺战线同整个思想政治战线一样,出现了新的转机,新的好势头。文艺界开展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给文艺界带来的思想上的混乱,开始得到纠正和扭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的文化阵地不断扩大,一批新生力量在成长。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逐渐高涨,出现了一批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同心同德向四个现代化进军,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相比,文艺创作的现状还不相适应。如何按照党中央关于“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的要求,开创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新局面,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到各级文化艺术主管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面前。
开创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新局面,要正确理解和处理整顿与繁荣的关系。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根据当时党的文艺工作状况指出:为了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必须在文艺界进行“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通过学习和整风,“一定能够创造出许多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的作品”。他的这种充满辩证精神的深刻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贯彻“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的要求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整顿与繁荣,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要统筹安排,不可偏废。只有经过整顿,通过“扫黄”、“除六害”、深入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各种错误观念,才能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廓清道路;只有经过整顿才能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方向明、是非清、决心大、步伐齐,促成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健康、持久的繁荣。同样,只有紧紧抓住繁荣文艺这个中心任务,用健康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好作品的渴求,才能有效地缩小以至消除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文艺领域的影响,巩固和扩大“扫黄”、“除六害”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成果。文艺工作者也只有在繁荣创作的实践中创造优秀的成果,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坚定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信心。整顿和繁荣是统一的,而不是分割对立的,不可能整顿完了再去抓繁荣,而是要在整顿的过程中大力实现文艺的繁荣。检验文艺工作是否有成绩以及成绩大小,归根到底是看健康的社会主义的文艺是否繁荣。近期来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的良好创作势头表明,按照正确方针实行整顿,不仅没有妨碍而且恰恰促进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真正繁荣。
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我们需要有一支坚强的、生气勃勃的创作队伍,共同努力团结奋斗。为此,要正确地评价我们的文艺队伍。江泽民同志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历来认为,我们的知识分子队伍是一支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的优秀的队伍,是一支能够创造丰功伟业的队伍。”江泽民同志这个科学评价,同样适合于文艺队伍。我们的文艺队伍一直有着革命的战斗传统。他们走过了曲折道路,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不管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除极少数人之外,绝大多数的文艺工作者始终是跟党走的,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即便是在去年那场政治风波中,也没有改变大多数文艺家的这种信念。作家艺术家——作为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党和国家一直是信赖他们的。有些同志在那场政治风波中由于不明真相,说了一些错话,做了一些错事,认识到了,汲取了教训,就应该欢迎。对认识一时转不过来的一些同志,要热情帮助,耐心等待。有些人虽然一时被卷到错误潮流中去,但他们同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是有区别的。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只是极少数。当然也无须回避,文艺界长期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和分歧,有些带有政治方向性,有些是属于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分歧,有些则是非原则的分歧。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地进行批判;对属于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学习讨论和艺术实践加以解决。至于学术观点和艺术观点的争论,那是什么时候都会有的,更不能因此而影响文艺队伍的团结。我们历来鼓励文艺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下,在艺术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在学术观点上开展平等的讨论和争鸣,这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内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今天并没有改变。当前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使文艺思想更加统一起来,文艺创作更加活跃起来,文艺作品和演出更加丰富多采起来,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相信,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不会辜负人民和时代的热切期望和要求。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对文艺工作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艺术和人民的关系问题,永远是一个崭新的、带有根本性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几十年来我们有着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新时期的文艺实践也提供了生动的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植根于人民的生活,则必定促进文艺的繁荣;脱离人民的生活,则必定导致文艺的病态以至枯萎——这是文艺实践本身做出的结论。我们要重申艺术与人民的正确关系,强调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的重要意义。希望文艺界在正本清源、深入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过程中,把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问题放到一个重要位置来考虑,从理论到实践认真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支持、帮助作家艺术家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饱吮艺术生命的汁液,孕育出为人民所喜爱的艺术之花。
开创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新局面,必须牢固树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地位。希望文艺界从建设文艺队伍、提高文艺队伍素质出发,重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要联系文艺界的实际学好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论文艺》以及党中央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文艺进一步蓬勃繁荣、争奇斗妍的局面,一定会尽快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