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法国对吸收日资之争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法国通讯

  法国对吸收日资之争论
本报记者 张启华
对于法国和日本存在的年三百亿法郎的外贸差额这一严重问题,人们并不期望通过海部首相最近的巴黎之行得到解决。但法、日两国领导人会晤后,法国政府内部对吸收日本投资的争论进一步公开化了,这是人们没有预料到的。
这场争论突出地表现在两个代表人物身上。工业部部长罗歇·福鲁是位“赞成派”,他认为,“让日本人来投资办厂,总比工人失业好”。他还说,为了减少失业和弥补外贸进出口赤字,除了接受投资,没有别的办法。“怀疑派”、欧洲事务部长埃迪特·克莱松对此持反对态度,她说:“日本人不按章办事,可不能太天真啊!”克莱松还反驳说,让日本人来法国投资,叫法国人买日本货,这怎能给法国增加就业机会呢?两位部长公开在报刊上辩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应该说,出现这样的争论并不奇怪,它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六十年代,日本人在法国生产圆珠笔,并未引起争论。但目前法国人对日本在法投资越来越敏感。近年来,日本人在法国购买办公大楼、城堡、古董,在金融市场和舆论中已掀起阵阵波澜。去年底,日本一家保险公司又买下有“巴黎肚皮”之称的商业中心的三分之一财产,更引起巨大反应。说“恐日症”似乎过分,但许多法国人对咄咄逼人的日本豪富巨商抱有戒心,倒是符合实际的。有人开玩笑说,要是日本人把香榭丽舍大街买下怎么办?据统计,一九八八年,日本在外国的资财总额已达一万五千亿美元,比八十年代初高出十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日资的扩张心存疑惧,是很自然的事情。
从法国的实际情况看,这场辩论也是难以避免的。近些年来,由于法国银行利率偏低,工业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一些企业家热衷于向国外投资,以期赚取更多利润,法国欢迎日本前来投资办厂,目的是开发市场,增强竞争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补偿资金的外流。至于缓解失业的矛盾,如果日本办厂能增加就业机会,又何乐而不为呢!问题是这些主观的愿望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兑现。最近,日本在法国投资二千五百万美元建造一家复印机厂,头几年总共只能吸收一百名职工。对于有二百五十万失业大军的国家来说,依靠外资设厂减少失业人员,其效果显然是很有限的。再说平衡外贸收支的问题,去年头十个月,法国外贸赤字累计为四百零九亿法郎,比一九八八年同期增加近百分之六十。法国外贸赤字连年改善不了,其中一个原因是产品竞争力的问题。
争论一方发生在欧洲事务部长身上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近些年来,日本在法国的投资速度快了些,但从数量上比较,它仍排在英国、荷兰、卢森堡和西德之后。日本对法国投资攻势,是它的“欧洲战略”的组成部分。日本显然是想抢在一九八二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形成之前,进一步在西欧打开局面,占据有利地位。法国政府官员之间的争论,归根到底,反映了对待欧日之间矛盾对策的差异。
因此,这场争论可能波及共同体。克莱松部长已表示,她要到共同体会议上,就保护欧洲汽车市场提出政策声明。共同体一位高级官员也认为,面对日本的冲击,共同体需要从“立法”问题上做出选择。
《快报》周刊的一篇专文指出,法国今后依然接受日本的投资,围绕日本投资的争论将会继续下去,目前,法国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人们认为,如果只提出应该、或不应该伸开双手欢迎日本投资,这是太简单化了。政府要做的事是,从实际出发,权衡利弊,全盘制定一项有利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这样的辩论才是有意义的。
                    (本报巴黎电)(附图片)
近年来,日本银行在世界金融市场迅速崛起,并不断向外兼并、扩张。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银行内景,其资产的25%已被日本人控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