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去启功先生家小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4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去启功先生家小坐
  程丹梅
那日晴晴的天,为光明日报艺术版的刊头去启功先生家。
曾听上过师大并聆听过启功讲课的妹说,那是一个极其幽默、极其可爱的老头儿。于是前一晚打一电话过去,约好时间,也算熟悉熟悉声音,以便见面时不至于因太惶恐而忘了正事儿。
出乎意料的竟是那么爽快的声音。
“只写‘艺术’两个字?”
“是的。”
“横写竖写?”
“横竖各写一个”,我觉得我极啰嗦,又补充道,“可以吗?”
“你说可以就可以,我得听你们的,你怎么问起我来?”
我不好意思。随后回答了他的繁体或简体以及落款的问题。他又问:“什么时候要?”
“最好早些,十·一前。”想起有人叮嘱过对高手大师级人物绝不可像编辑催一般稿件那般的急迫,便缓一下口气,生怕有催促的嫌疑:“因为要找工艺美院搞装潢的给修饰一下。”
“嗬,用得着那么高级?”
我一笑,又问:“请问您家怎么走?”
“那你电话从哪儿来的?”笑呵呵的反问。
立时觉得很尴尬,却又很轻松:“书界的朋友给的。”
他不再追问,让我进师大门口,如何如何往右,再往左,然后……
门铃按了几下,屋内没一点儿动静,原来铃坏了。便敲。
敲响的那扇门玻璃上嵌了两三个“告示”,有先生作息时间表,有什么人前来讨字须知等等。
开门的不是启功先生。
声音是从一进门左边的书房里传出来的,亲切。进去便见到了正坐在写字台旁边的那个人。猛看去,笑吟吟的,一副弥勒佛的慈眉善目,穿着很普通的衣裤,却很厚。
胖胖的,脸有些圆,两只不大的眼,透着和气,还有些老年的俏皮,盯着来讨字的人。
这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启功。
心立即不再忐忑。趁机环顾他的屋。书多,椅子多。且上面都搭放着刚刚或早已写好的字,有墨迹将干的样,还有不少卷起放在一堆。
刚坐定,老先生便摊开纸,打开砚台盖儿,蘸墨,写。写了三次,满意两个,另一个团成一团儿,扔纸篓里了,让人见了直觉得可惜。眨眼工夫,找来了三两印章,选一个盖上。因怕印泥难干,我用嘴去吹,老先生抬抬眼皮,自顾自,变戏法儿般往红印处撒了几撮儿白白的粉,再拿来一干毛笔,轻轻一扫,印处便不再油湿了,清朗朗地显现出来。
有人来送信,启功极客气地致谢,然后笑呵呵地一边送人一边咒骂自己的腿:“瞧我这半身不遂,只能用一条腿走路,全都是那缺德的写字给弄的。”
来人都笑。“那为什么不吃药?”
“天生就讨厌吃药。”
“您不妨试试,吃一点儿,肯定会有效果。”
“我不试,人不能以身试法,我是不能以身试药!”好倔,好怪的老头儿!“一个老中医,挺有名,特地给我开了一个方子,让我吃药。我说我不吃中药,尤其不吃你开的。那老中医很奇怪问:‘我跟你有什么世代怨仇呢?’”启功一边拆着信一边念叨。
我则饶有兴趣地听。
他有些咳嗽。“我是夜里又失眠,又睡不着,我这病还双轨的呢!”
众人又被逗乐了,他却不笑。找来一本画册赠我,上刊有他老人家的书法作品。他题字时,画册纸太滑,不沾墨,于是他又变戏法儿般找来肥皂,将有墨汁的笔尖往肥皂上一蘸,便字迹清楚了。我又学了一招儿。
接着他的话茬儿,众人力劝启功每早最好锻炼身体。如打打太极拳什么的,或练练时下流行的气功。一个来人在行地说了一句:“人家说,写字也是气功。”
本认为会得到老头儿的赞许,至少是同感之类的,岂料他冲冲地说了一句让人拍案叫绝的话来:
“是启功,不是气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