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为了大地的丰收——“火炬计划”项目赤霉素工程在灵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22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为了大地的丰收
——“火炬计划”项目赤霉素工程在灵宝
本报记者 王锦鹄
“九二○”的魅力
“九二○”是个宝。它是赤霉素的俗称。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20年来从未间断赤霉素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比试验表明,在小麦扬花期喷洒“九二○”溶液,单产可提高30%;施用于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成倍增加;对棉花、葡萄、柑桔、菠萝、山楂、苹果等也有明显增产效果。
近年来,“九二○”以其神奇功效,受到农民的青睐。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农村赤霉素使用量与日俱增。
然而,目前全国年产赤霉素不足40吨,与实际需要量的估计数150吨相比,还差70%。
赤霉素供不应求。
市面上,一小包(1克装)的零售价从块把钱已涨到2元多,最高的卖到5元多。
北农大年产赤霉素只有十几公斤,但收到的求购信函有几千封。有的农民坐火车、乘飞机来京求援,却只能卖给几克。
一些不法之徒见利忘义,他们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用伪劣品坑农害农,农民叫苦不迭。
面对这样的情景,北农大的专家教授们心绪难以平静。他们坐不住了,要为农民排忧解难,要为农业丰收多作贡献:为什么不能办一座赤霉素专业生产厂家,由北农大提供技术保证,并作为投资呢?
一份建议书送到了国家科委有关部门。建议与国家科委有关领导和专家们的想法不谋而合。1988年,赤霉素工程项目被正式列入“火炬计划”。
这年7月,河南省灵宝县豫西营养食品总厂得到了这一信息便跃跃欲试。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三门峡市、灵宝县科委和营养食品总厂的领导冒着酷暑,几次上京请战。他们以真诚的事业心和潜在的竞争优势,打动了北京专家们的心。
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评估,决定投资1500万元,在灵宝筹建年产5到7吨的赤霉素专业厂——中联发酵厂,由国家科委中联公司、北京农大和豫西营养食品总厂联营。
科技兴农,一路绿灯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听取了赤霉素工程项目汇报后指示,一定要把中联发酵厂办好,为我国农业作出贡献。
河南省省长程维高专程到灵宝视察赤霉素工程,并亲自批了用电指标,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让工程早日上马,国家科委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拨来200万元专款;市、县农行为中联厂争取到100万元世界银行贷款;灵宝县寺上村农民以集资和贷款方式,帮助解决建厂资金400万元。
承担灵宝赤霉素工程设备研制任务的许昌化工机械厂、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等单位,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克服困难,保证按期供货,在产品质量上从严要求。
土建工程开始。建设者们连续奋战126个日日夜夜,于1989年7月18日胜利竣工。与此同时,他们还完成了原营养食品生产线改建赤霉素生产线的任务,使中联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0吨,大大超过了原设计能力。
希望撒向田野
1989年9月,灵宝赤霉素工程试车投产。产品“宏农”牌赤霉素粉剂和乳剂的有效成分GA3含量分别达到85%和4%,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产品当年在湖北、河南等地国家科委扶贫点施用,都实现了丰产效果,受到农民群众的好评。山西、山东、湖南、安徽等省的农民纷纷到灵宝购买赤霉素,中联厂每天收到从全国各地发来的求购信函有三四十封。
这一封封充满殷切期望的信件,使中联厂全体职工受到莫大鼓舞。
厂长周春生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他们已生产赤霉素1.8吨,但为了满足农民的需要,从4月份起把原来的营养食品生产全部停了,集中精力搞赤霉素,扩大产量。日前,他们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了销售服务上来,并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赤霉素的推广使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