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我回国发挥的作用比在国外大”——记西南交大周本宽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22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留学归来

  “我回国发挥的作用比在国外大”
——记西南交大周本宽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目前最年轻的教授,要数43岁的周本宽了。
1978年9月,周本宽考入西南交大攻读硕士学位,在陈大鹏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计算力学有限元法的研究。1980年9月,他赴联邦德国留学,在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继续从事有限元法的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
3年后,他回到西南交大。1986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1989年12月,他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近年来西南交大唯一被连续两次破格晋升的人。
有限元法在国际力学界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学科,它专门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的工程力学问题,被广泛地应用在宇航、核工程等一系列尖端技术领域。为了掌握这个学科的最新进展情况,在国际著名有限元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学者卞学鐄教授的大力支持下,西南交大于1983年10月正式成立了有限元与计算分析研究室,陈大鹏教授被任命为研究室主任。刚刚留学归来的周本宽担当了陈大鹏教授的研究助手。
在陈大鹏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周本宽开始了新的艰难而又曲折的征程。
他一头扎进了研究室的建设,一边搞教学,一边搞科研。为了早出成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天都亮了,他还在埋头苦干。
6年多来,他先后为研究生开出6门课程,自己动手编写了4门课程的讲义。担任副教授以后,他完成了28篇科研论文,其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有7篇,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重视与好评。1988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工程与科学大会上,他的论文《杂交/混合有限元的自适应网格加密》被选定为特邀报告。会后,美国洛克希德导弹与飞机公司、以色列高等理工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和学者,都一再希望与西南交大进行合作研究。
他作为第二主研人参加研究的“杂交/混合有限元”科研项目,还获得了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本宽在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还多次深入到一些大型厂矿企业,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现场解决一系列重大的技术难题。
由他主持的东方锅炉厂为发展60万千瓦机组所进行的锅筒温度场和弹塑性应力分析工作,以及他为某工业集团在东方公司开展的东方电站管道应力分析和修改设计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厂方的好评。
周本宽说:“我回国这条路的确是走对了。我回国以后发挥的作用,要比在国外大得多。在这里我还要衷心感谢我的指导教师陈大鹏教授,他的确是一位好老师。他亲自为我制定进修计划,指定必读文章,明确攻关目标,还常常把他收集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供给我学习。为帮我写好论文,他也倾注了不少心血,有几篇送到国际会议上交流的文章都是他亲自推荐的。特别令人难忘的是,他不但在业务上严格要求我,在政治上对我也十分关心。他曾多次对我说,希望你能争取加入共产党。3年留学使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东西,看到了差距,树立了信心。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深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对头的,向国外选派留学生的政策也是正确的。我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