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虚实结合话调整——江苏邀请专家教授参加省计划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5
第2版(综合)
专栏:

  虚实结合话调整
——江苏邀请专家教授参加省计划会
本报记者 龚永泉
翻开江苏省计划会议人员名册,几位大学教授的名字赫然在目。这是桩新鲜事。
原来,去年年底,江苏省省长陈焕友邀请经济学专家教授座谈,听取他们对江苏经济工作的意见。其间一位专家提出,希望以后政府部门召开实际工作会议时,也能邀请理论工作者参加,提供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陈焕友省长当场表示同意。这次省里召开全省计划会议,就邀请了10位专家教授。
会议期间,记者分别采访了其中的几位,请他们谈了参加会议的感受,摘录如下:
薛家骥(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会议开得热气腾腾,对克服困难充满了信心,别看不少人嘴上口口声声喊困难,但回去后如何动作,一个个都有些绝招,正应了苏南的那句顺口溜:“年年困难年年过,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银根抽紧的情况下,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保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生产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到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注意启动市场,使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循环起来,这里大有文章可作。对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资金的增量可以调整,资产存量也应调整。对江苏来说,要特别强调同科技相结合,江苏智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较强,正可以大有作为。
洪银兴(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我觉得,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必须辅之以微调功能,就是通过各种比较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缩小宏观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震荡和波动。如在国家银根收紧的情况下,如果有资金市场,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就可以在资金市场上筹措到资金。其他如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都可以发挥微调的作用。因此,一方面要研究加强集中,一方面也要研究进一步搞活。
沈立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对稳定的含义,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稳中求调,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抓一下区域协调,苏南苏北的优势要形成互补,对苏南主要是强调增加科技投入,走科技进步的路子,苏、锡、常三市的产业结构趋同,人们称之为“三胞胎”,对此流弊应充分认识,下决心作一些调整。早调整,早得益。
顾焕章(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要采取措施切切实实地加强农业,再不能像农民批评的那样搞“口号农业”了。应该看到当前滞销的基本上是一些不对路的日用品,吃的方面还是不容乐观的。据我们调查,市民的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一半以上。另外,不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在农业内部,也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忽视农业人口素质。不少地方农业人口素质太低,科技投入根本无法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