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游翁之意不在山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24
第8版(副刊)
专栏:父壇风景线

  游翁之意不在山水
沙原
他的装饰柜的玻璃瓶里插着天山雪莲。他的墙上挂着湘西土家族织锦,窗缝里插着西双版纳的孔雀翎,门后靠着几杆九嶷山的登山杖,茶几上一盆水仙,景盆里浅浅清水浸着三峡石……
琳琅一屋,像个展览馆。客厅、卧室、厨房、厕所,能占的空间全被他占了,连老伴养的几只大母鸡也被他逼到阳台上去安身。
他曾经有一对来自湘西侗家山寨的画眉挂在阳台上。可这个爱鸟的人儿却不是养鸟的里手。鸟儿死了,他伤心落泪,总是说不该为着爱恋而把鸟儿带回家来;他说,他后悔没把鸟儿留在那有着“蓝蓝的山溪,长长的风雨桥”的地方。
就这样,他在《山寨处处闻画眉》一文里,用饱含爱情的笔,随着自己的足迹,向读者描绘了神秘的湖南西部侗家山寨婉转的画眉歌唱、古老的村寨建筑、独特的侗家习俗,以及养画眉的“粗人”的脱俗的心灵。
在他的散文集《潇湘游踪》里,为着爱,为着期望与沉思,而娓娓叙说的,何止一篇《山寨处处闻画眉》!
他是资水边上一个农民的儿子,或许是长流北去的资江给了他流浪的个性。从资沅湍流到湘江浪花,从洞庭帆影到五岭草珠:湖南遍布他的足迹。
他是个年逾花甲的老翁,又患有风湿关节炎,一遇上潮湿季落雨天就得让老伴按摩腿脚才能熬得过,可是他什么时候又歇过脚?岂止是湖南,松花江畔、天山南北、丝绸之路,哪里没有他的脚印?!
他是如此迷恋于常人熟视无睹的山川草木。
还是回到他的《潇湘游踪》一书罢——
看得见的,这游翁的心意岂止在山水之间!作者游山水,写山水,精神却超脱于山水之外,在朴素的故事中或知识介绍里给人以深深的启迪,或愤世嫉俗,或叹古讽今,都充分表露了作者热爱人类、关心生活的人生态度——他的游记散文的这种独辟蹊径正是《潇湘游踪》的魅力所在!
请看《文家市纪行》中文家市的传说,写革命领袖与文家市人民的情感;《山水的隐士》借李世民的话“借镜于铜,可以正衣冠;借镜于人,可以知得失;借镜于史,可以知兴废”,既写了墨石的传说,又说明作者沉湎山水却绝非逃避现实的隐士。
更有一个《瑶估佬》!参天的古木、清澈的山溪、杉木房子围绕的瑶家山寨。桐油壁板、桐油灯的黄光、捕蛇人——那个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瑶估佬……这神秘的风光、遥远如梦的故事催人泪下。
正是这种深沉的情感,使得作者的游记不同于其他游记冗繁的记叙,而把情丝、哲理密密编织在山水风物之间。
这位老游翁就是湖南的散文作家赵海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