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就职演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5-28
第8版(副刊)
专栏:

  “就职演说”
宋坤
近些年来,一些地区在差额选举地方领导人时,有时要请候选人投票选举前向代表讲几句话,谈谈自己如果入选后将如何做好某些方面的工作。这对于代表们的投票,当然是有影响的。
我们不搞西方的议会民主,不搞竞选,也不搞“施政演说”。当然有些同志把这种候选人同代表见面讲话称之为“施政演说”也无不可,不过,我认为,“施政演说”只是一种计划和构想,离实际还有一段距离。一个人就任以后,是不是按“施政演说”办的,办得怎么样,应该有下文。这个下文就是他的实际行动。等他卸任时,包括届满、调离、升迁、免职,还应发表“离职演说”,把下文拿出来,总结一下执政期间的政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不能一拍屁股就走,这是更重要的。
与“施政演说”相比,“离职演说”好处至少有四条:一,有利于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施政演说”与“离职演说”前后配套,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吹牛皮、说大话,也有利于进行民主监督。他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功过是非,一切都由他自己总结,让群众评价。
其次,能够增强执政者的责任感。人都是有一点信誉感的。在“施政演说”中头头是道说的,一般开头都努力去办。而“离职演说”之举,能够激励斯人努力实践自己的诺言,实施自己的计划,有始有终,有执政期间,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几件有益的事情。
第三,能够促进廉政建设。一个人担任领导职务以后,最需要警惕的问题就是变,就是腐化,脱离群众。“离职演说”的办法,能够为执政者沾染不正之风构筑心理屏障。上台想到下台。上台时轰轰烈烈,下台时也应走得清白、体面,不要弄到无法向人民交待的地步。
第四,能够激励和警醒后来者。有下台的就有上台的,有卸任的就有上任的。上上下下,进进出出,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前人的经验可供后人效仿;前人的才识可资后人借鉴。这样,前后契合,效应互补,我们的事业才能像大河奔流不息。
不怕别人笑话,笔者就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我曾是县里的一名常委,最近县委换届,主动要求弃政从文:下台。“五·一”那天,县委、县政府召开省、市劳模座谈会。我作为一名劳模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实际是一次“离职演说”。政绩如何,功过如何,我都讲了。我还建议:“离职演说”的做法最好能成为一种制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