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向科技索取最大馈赠——河北省科技兴农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科技之光

  向科技索取最大馈赠
——河北省科技兴农调查
任贤良 周吉仲
90年代的第一次河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省长岳岐峰将河北科技界的最高奖励——“科技兴冀”省长特别奖授予河北农业大学教授、育种专家卢少源等人。
卢少源主持选育的“冀麦23”、“冀麦24”两个优良品种,3年累计增产小麦8.5亿公斤,增收4.9亿元。与他们的贡献相比,1万元省长特别奖并不丰厚,但对奋战在燕赵大地上的科技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田野的希望之光
河北的农业自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粮食总产一直摇摆在180亿公斤左右,棉花始终未能再达到10亿公斤的水平。
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一个最简单的推理就是增加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但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往往难以办到。靠什么弥补投入的不足?
向科技索取最大馈赠!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张润身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科技兴农帐:目前河北省的化肥有效利用率只有20%至30%,如果改进一下施肥方法,由地面明施改为深层埋施,就可提高肥效30%以上;而全省的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10%,就相当于增加200万吨化肥。如果按照技术规范和要求治虫,全省就节省1/3到2/3的农药,使全省目前的农药在不增加供应量的情况下基本满足需要。
集团承包,再上台阶的新途径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冀中平原。一块丰收在望的玉米田头。农民李黑子和张二丑正在商量秋后串换种子的事。
“二丑哥,看你的玉米长得多喜人,杆又矮,穗又大,粒又饱满,今年收下来给我留点种,我拿麦子跟你换,明年我也种你这样的品种。”
“黑子,看你说到哪儿去了。邻家接舍的,什么换不换,到时你拿去种就是了。”
第二年,李黑子带着丰收的希望,种下了从邻居那里借来的种子。辛苦一年收下的玉米,非但没有像邻居那样增产,反而减了收成。和睦的邻里差一点反目成仇。原来张家种的是杂交种,只能种一代(连张家自己也不知道),第二代再种就会减产。
面对求技若渴的农民,农业战线的科技人员心急如焚,却又力不从心。
1987年,这个县由县政府出面,将全县有关农业科技部门组成“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承包集团”,大搞技术配套,发挥群体综合开发优势。推广两年,集团承包25万亩小麦,产量增加20%以上,一举打破了全县小麦生产5年徘徊不前的局面。
磁县的经验如掠过原野的春风,催开了燕赵原野科技兴农的遍地鲜花。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河北省就在农业方面组建了几百个集团性技术承包组织,参加承包的各类科技人员达2万多人。这些承包集团通过上下联结、纵横交错的科技服务网络,发挥出巨大的协作效益。国家科委在河北作过这样一个统计,集团承包比单人单项承包的效益高出35%,在科技兴农中显示出极大的作用。最近两年,河北省通过集团承包推广的科技成果达2590项,其中仅1989年就增产粮食13.9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6.7亿元。农业部部长何康称赞说,河北省的农业技术承包集团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二次能量释放。
建立永久示范区
河北省在大力建设农业技术承包集团的同时,还狠抓了全省不同地区农业综合试区的建设。
南宫,一个坐落在严重缺水地区的综合试区。1984年由河北省科委、农林科学院建立试区以来,几十名专家、技术人员连续7年蹲点,观察限水条件下农作物生长规律,创造了小麦亩产一水250公斤、二水300公斤、三水350公斤(小麦一般要浇五六遍水)、旱地棉一次底墒水亩产70公斤皮棉的高产技术,找到了一条在干旱缺水地区实现农业低投入高产出的理想之路。
诸如此类的试区,分布在河北的太行山区、坝上高原、山前平原、沿海滩涂、黑龙港流域,共有20多个。
一个个试区如一个个坐落在不同生态地区科技兴农的辐射源,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由点到面一步步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试区成了农民心目中祈求丰收、化难释疑的“圣地”。种什么品种,喷什么农药,施什么肥料,农民随时将自己种田中遇到的难题和打算找在试区蹲点的科技人员询问。试区的科技人员也愿将自己研究出的最新成果,通过各种途径随时传递给所在地的农民。据统计,试区所在地的农民技术普及率达70%以上。
为改善蹲点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河北省有关部门在试区建房盖屋、配置仪器,为把试区办成永久性科技兴农基地提供了尽可能完备的物质条件,使科技人员下得去、蹲得住。试区创办3年多来,共有1000多名科技人员前来蹲点,包括中国农科院、林科院、北京农大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其中常年蹲点的达1/3以上,取得了一批适用于不同区域的重要科技成果。
分布在河北各地的农业综合试验区,基本上覆盖了不同生态区域,使那里的农业生产直接处于科技的推动之下。靠科技的馈赠,全省1988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200亿公斤大关,1989年又创下206.85亿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