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鲜花市场的启示——浅谈苏联合作社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1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苏联通讯

  鲜花市场的启示
——浅谈苏联合作社的发展
本报记者 周象光
莫斯科人爱鲜花,客厅里摆着鲜花,探亲访友更离不开鲜花。出售鲜花的摊点遍布全城,鲜花的包装讲究,价格也算合理。即使在冰雪未融的早春二月,鲜花市场也十分繁荣。这同商品紧缺的日用消费品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过去,莫斯科人买鲜花也不容易。目前鲜花市场的繁荣,是苏联大力发展合作社和放宽个体经济政策的结果。据《苏联合作社法》规定,3个人以上合伙便可成立合作社,而实际上有时1人提出申请,也可获准注册。于是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便应运而生。由于培植鲜花比较简单,即使冬季有一座暖房便可生产,因此鲜花业发展较快,目前已达到供求基本持平的程度。
合作社的兴起不仅繁荣了鲜花市场,而且给苏联社会的经济生活增添了活力。现在,大街上出售自制食品或日用品的商摊多起来了。居民需要修缮房屋、组装家具、安装电视天线或办理婚丧喜事等,只要打一个电话,有关的合作社就可以登门服务。苏联普遍实行每周5日工作制,而合作社在假日里也照常工作。合作社收入的多少与其经营好坏直接相关,因而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都比国营企业好。可以说合作社的兴起,既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也为许多家庭增加了收入。
去年以来,合作社有了较大发展。据今年年初统计,全国已有合作社19万多家,从业人员490万人,总产值达403亿卢布,占全国总产值的4.4%,其中服务性合作社的营业额已占全国服务行业的15%。
然而,合作社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当局希望发展的是能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合作社,而实际上发展较快的却是从事买卖活动的商业合作社。有些合作社甚至通过各种门路倒卖紧俏商品,有的把国家禁止出口的原材料弄到国际市场上出售,再从国外购买国内稀有的“洋货”高价出售,从中谋取暴利。为了改变合作社的行业结构,鼓励日用消费品生产,苏联政府对合作社的发展作了新的规定,即限制商业性合作社,鼓励生产性和服务性合作社的发展。目前,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合作社的产值已占全国合作社总产值的17.6%,服务性合作社产值已占8%。然而,发展日用消费品生产合作社毕竟比鲜花生产合作社复杂得多。它不仅需要较多的资金和技术设备,而且还得有原材料的保证。当前,原材料批发市场尚未形成,许多合作社不得不依附于大企业,进行承包式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独立经营的合作社由于高价采购原材料,不得不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有些合作社为了获得平价原材料想方设法“走后门”。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也随之而起。此外,经营者担心政策有变,热衷于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如工资基金一般都占全部收入的79%以上,而发展基金只占全部收入的15%。凡此种种都影响到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但是,人们从鲜花市场的繁荣得到了启示,认为只要政策对头,积极引导,合作社就有可能在繁荣日用消费品市场方面成为一支新的生力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