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他给小苗留下了清泉——怀念金近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1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他给小苗留下了清泉
——怀念金近同志
胡德华
金近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连一句话也没留下,我知道他是有很多话想说的。
金近是新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老作家,一生为孩子们勤奋写作了近200万字。建国以来,他写得最多、最出色、最为孩子们喜爱的是童话。他写的童话《谢谢小花猫》拍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美术片,以后又有多部以他的作品为蓝本而拍摄的美术片在国内外获奖。日本出版了他的童话绘本。他的不少作品已翻译成俄、英、日、朝等多国文字,介绍到海外。他是发展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重要组织者。50年代初,儿童文学园地一片荒凉,为繁荣儿童文学,中国作协号召老作家带头,每人都为孩子们写一篇作品。金近参与了这个工程的组织工作。他也是儿童文学新生力量的培育者。他主持《儿童文学》丛刊期间,满怀激情地对待新人新作。在1964年办了第一期儿童文学作者讲习班,培养全国各地儿童文学青年作家,这些作者像种子一样在各地成长为文学事业的骨干,他们周围又团结起新的儿童文学作者。
金近50年如一日地献身于儿童文学事业,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金近出生在浙江农村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想读书却根本没有条件,12岁就到上海当学徒。稚嫩的肩膀早晚要背店堂里沉重的门板。每晚背脊疼痛难忍,但是只要偶然得到一本书,他就会蜷缩在昏暗的小阁楼里啃,竟完全忘了肉体的痛苦。他深深理解儿童文学在孩子们精神生活中的位置。
金近的创作严肃认真。他懂得给孩子们的作品应该是精神食粮中的精品,因为孩子们缺乏辨别力,因此,儿童文学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就应该更重。他主张给孩子们的作品要有教育内容。但是要坚持这条原则是十分不容易的。在60年代,有人摒弃儿童文学的美学原理,以枯燥的说教代替生动的艺术形象,后来甚至干脆把童话说成是修正主义货色。近年来也出现了否定儿童文学有教育作用的论点,似乎它只是娱乐工具,而把强调教育作用斥之为保守、僵化。在这些思潮面前,金近不随波逐流。他一贯主张儿童文学要做到思想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给孩子们的作品要有趣味性、有吸引力,但必须健康有益。他利用各种机会发言和写文章,反复宣传自己的观点,并且把这种艺术主张贯穿于他的创作实践。从50年前第一篇童话《老鹰鹞的升沉》到他平生最后一篇童话《刁狐狸与傻狐狸》,他都严格遵守寓教育于儿童趣味这一信条,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给孩子们以善良、纯朴、正直、勤劳的美的熏陶。他的童话为小读者所喜爱,是因为他还严格遵守童话也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符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等基本原理。他写给幼儿看的《小猫钓鱼》、《小鸭子学游泳》等童话,既有小猫、小鸭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思想感情。金近还提倡写既受孩子们欢迎又为成人所喜爱的童话,他认为好的童话应该是老幼皆宜的。他写的《狐狸打猎人》《骗子骗自己》《一篇没有的童话》《黄鱼和盘子》就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金近坚持作家必须深入生活,他认为儿童文学作家不但要了解社会生活,更要深入了解儿童生活,熟悉儿童的思想感情,直至不同年龄儿童的语言。50年代他在作协工作期间就深入到一个学校与少先队员们一起过队日。1957年他把家搬到浙江,深入到临安农村与三个孤儿住在一起。这一家最大的是16岁的男孩,老二是14岁的女孩,最小的是10岁的男孩,金近就成了他们的家长,帮他们计划生活,调解他们三人之间的纠纷。在那里,他写出了两个中篇:《山村里的新事情》、《三个孤儿》。
金近曾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成立,题过一首诗:你为小苗浇上泉水/为了鲜花早日盛开/待到满园飘香/花儿会记住你的关怀。这首诗印在基金会的章程首页,但很少有人知道作者就是金近。
金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一生辛劳为小苗浇水的园丁。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小苗;但是,他留下了一汪清泉——他的美丽的童话,泉水将浇灌一茬又一茬的小苗,孩子们会永远热爱这么一位把一生奉献给他们的老园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