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升旗仪式照常进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3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当代军人风采

  升旗仪式照常进行
周立宪 罗盘 耿绍元
在名闻遐迩的老山脚下,一面五星红旗始终飘扬在绿色的丛林之上。为了保卫祖国南大门的这面国旗,武警云南省天保边防站的数十名官兵经受了炮火的严酷洗礼,忍受了自然环境的重重磨难,坚守坑道长达10年,用血肉和意志写下了一曲护卫国旗的壮歌!
“我们在,国旗在”
天保边防站位于老山东麓船头地区。由于这里飘扬着五星红旗,因此常遭敌军炮击。
然而,飘扬在会晤楼的那面国旗,却没有倒过。全站干部战士把国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在隆隆的炮声中,他们庄严宣誓:“我们在,国旗在!”
1984年4月20日下午,敌军突然向天保站开始了猛烈的炮击。营区硝烟弥漫,营房烈焰熊熊,国旗周围落下了10多发重型炮弹,旗绳被炸成数节,国旗飘摇着跌向地面。在坑道里观察的医助刘福看到后,立即带领两名战士跃出坑道。楼梯断了,他们攀着断壁爬上楼顶,搭起人梯爬上旗杆。弹片如雨,他们沉着地把旗绳结好,鲜红的国旗又一次升上了天空。
从1984年以来,天保边防站已经更换了被敌军炸毁、打烂的国旗56面,碗口粗的钢管旗杆至今还留着一块扎进的炮弹片。战斗的残酷和国旗护卫战的壮烈可以想象。
尽管生与死的考验时时摆在战士们面前,但是,天保边防站早上8点和晚上6点的升降旗仪式依然照常进行。10多名青年边防军人在国旗下举行婚礼,表示了把自己的青春献给边防事业,献给卫护国旗的事业的决心。
上级单位为边防站记了集体一等功,炊事班立了集体二等功,有80%以上的干部战士立了三等功。
“这里能防潮的只有我们的意志”
天保边防站的战士们长期住在坑道里,里边密不透风,潮湿炎热。一遇雨季,坑道两壁渗水,下面的水沟哗哗作响。战士们的被子、床单全是湿的。在这里居住半年以上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风湿、关节炎、皮肤病。当武警总部后勤部一位领导来到天保边防站,亲眼看到这里的艰苦环境后,指示送来50床狗皮褥子,但垫了没几个月,又变成一堆碎片。边防站的同志们说:“这里能防潮的只有我们战士的意志。”
这条坑道高两米,宽1.45米,包括岔道全长70多米。由于潮湿,通风设备无法安装,新送来的电风扇用上十几天就锈坏了。
就是在这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中,战士们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营区内写有这样一幅对联:“打扣林克老山舍生忘死让边陲千秋永固,抗炮击栖坑道茹苦含辛为国旗万代鲜红。”横联:“卫士为警徽添光彩。”
“艰苦生活使我们有一种荣誉感”
1984年就到天保边防站的刘福医助是目前在这里工作最长的。他是在收复老山战斗前从另外一处边防站借调来的。收复老山战斗结束后,领导上曾征求他的意见,但他表示如果工作需要,愿意留在天保站。他说:“艰苦生活使我们有一种荣誉感,能感到自己是在为祖国无私奉献。”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何尝不知道坑道生活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何尝不知道风湿、关节炎这样的病就是在离开坑道以后也难以治愈。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更清楚党的需要、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选择。
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但没有毁灭天保边防站干部战士的意志,反而激发起他们对生活更加炽热的爱。边防站物质文化生活非常贫乏,连吃菜都要从40公里以外的麻栗坡县城拉来。战士们因陋就简,在坑道里开展了象棋、举重、打拳等文体活动,举办了坑道读书演讲和歌咏比赛。1988年边境形势相对缓和以后,战士们又填平了弹坑,扶起了篮球架,排除了地雷,种上了香蕉,还养了鱼和猪。战士们开始医治战争留下的创伤,在废墟上重建了自己的营区。
在重建营区的同时,战士们没有忘记驻地居民。他们为天保农场排除胶林的地雷,又帮职工们盖起了房屋,虽然他们自己至今还住坑道。
硝烟已慢慢散去,边境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驻守山上的部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天保边防站的干部战士们却仍然心胸坦然地驻守在坑道里,因为,坑道上面飘扬着火红的五星红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