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吴敬琏谈: 克服经济困难 关键在于提高效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3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报刊文摘

  吴敬琏谈:
克服经济困难 关键在于提高效率
过去,中国经济学界曾经有一个争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总量还是结构?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的本身提法就有毛病。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并不是平行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它们是不同层次的关系。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总量问题。因为需求总量超过供给总量,总需求太大,票子发得太多,物价就会上涨。如果光有结构问题,没有总量问题的话,不会表现为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而是这个涨那个跌。但是为什么总量问题总是解决不了呢?这就和结构问题有关。结构不良就意味着经济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不高,你要保持一定速度,就会出现总量过大的问题。因此,对通货膨胀的分析要按层次进行,直接原因是总量过大,而总量过大,主要是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要保持高速度。因此,效率低是关键问题。
从现象上看,我们的效率在改革的前五年提高较快,后五年就难说了,产出增加是很快的,但投入的增加比产出还快。这就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靠投入很多增加产出,效率很低,那么剩余就很少。到了资源极限的情况下,大家互相争夺,就必然出现通货膨胀。在出现通货膨胀后,你一紧缩,需求减少了,随之而来的是产出减少,且生产滑坡将比需求的下降还来得快,来得猛。这就出现一种两难处境,因为效率低,要求产出增加很多,而需求的增加比产出快,就是说供给的增加小于需求的增加,当要抑制需求时,需求还没有下来,供给反而先下来了。
现在企业都觉得资金非常紧张,那么货币注入是不是太少了?其实总量注入并不少,问题在于我们效率太低,增产所需要的资金量太大,结构太差。在结构不好的情况下,就有大量资金在循环与周转过程中沉淀下来,在通货膨胀时,这个问题还看不出来,因为票子很多;一旦紧缩,水落石出,水流不动了。如果要使“水”顺畅地流,就要大量注入货币,注入到“水面”很高时,各种失调的比例关系、长短不齐的产品结构都被大量的货币所淹没,“水”才能够顺畅地流起来,而这个时候,马上就通货膨胀了。因为票子的增长已远远超过生产的增长,关键问题还在效率上。
         (摘自《改革时报》1990年5月3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