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太平洋西岸的曙光——上海浦东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4
第1版(要闻)
专栏:

  太平洋西岸的曙光
——上海浦东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章世鸿 刘士安
震动上海的大事,产生了新的凝聚力
最近一个多月来,上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浦东热”,从市长到市民都沉浸在开发浦东的热潮之中。这股强大的暖流已远播海外,国际舆论给予密切关注,大批外商和港台客商纷纷前来探听信息,许多人表示了投资的意向和决心。截至6月1日,上海市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已经接待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批客商。现在每天仍有20多批客商来访、洽谈,忙得喘不过气来。
上海人一直关心浦东开发。早在1984年,上海市政府就提出要开发浦东。1985年和1986年,国务院在批复《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要求抓紧开发浦东的准备工作。1988年,上海召开“开发浦东新区国际研讨会”,当时的市委书记江泽民在会上强调指出,上海作为全国最大、位置最重要的一个开放城市,应该更进一步改革、开放,开发浦东,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设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新市区,是完全符合党的十三大精神的,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成。
自此以后,上海成立了开发浦东新区领导小组,加快了浦东开发的前期研究工作。今年初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前来上海,经过反复研究、交换意见,把开发浦东的重大决策落实下来了。4月18日,李鹏总理在上海正式宣布开发浦东、开放浦东,震动中外。发展之快,令人应接不暇。
让我们看看什么是“浦东速度”。决策一宣布,客商纷纷前来,急需成立办事机构。4月28日,朱镕基市长说,3天之内,要成立办事机构,地点在浦东。市委组织部会同各委办局商讨后,于4月30日调30多名得力干部,5月2日报到。结果,凡榜上有名者,无不欣然应命,如期报到。被看中的办公地点是浦东文化馆,一天内,文化馆人员全部撤出,立即装修房子、种植树木。施乐公司等运来了办公用具,浦东中心医院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专门的就餐室,真是一声号令,八方呼应。5月3日,浦东开发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正式挂牌。
一天早晨8时,一个叫王培德的中年人走进办公室,他从口袋里掏出500元钱,激动地说:“我是川沙县六里乡磁砖厂工人,我家并不富裕,妻子还卧病在床,但我要为开发浦东做些贡献,请收下这些钱。”一旁的摄影记者要给他拍照,他回头就跑了。
工作千头万绪。摆在开发办公室干部面前的就有20多个专题需要研究和落实。他们表示,每件事不超过一个月就弄出眉目来,决不贻误。全市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将组成特约研究员网络,参与决策研究;一些大学生给市长写信,愿意为开发浦东打前站。
这就是浦东速度。人们有了新的目标,新的追求,就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1200万上海人决心攀登建设上海的新高峰。
扬弃旧模式,建设现代化大城市
接踵而来的客商为什么对开发浦东如此感兴趣?上海巨大的实力在吸引着他们,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其他任何地方所不能替代的。
上海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点,背靠富裕的长江三角洲,又是长江的入海口,有着极其广阔而富饶的腹地;它面向太平洋,处在太平洋国际主航道的中心地段。国际经济界预测,到下一世纪,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重心将由太平洋东岸移向太平洋西岸。这样,上海的战略地位就更加突出了。浦西,当然是黄金宝地,但人口过密,百业饱满,负荷过重,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于是,浦东这块土地就显得更加宝贵了,只要加以开发,就会光彩夺目。海外有识之士,无不看清这一点。
近四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枢纽功能削弱了。世界上许多靠河沿海的大城市都已从河口港向海口港转变,为沿河两岸交往创造了条件,打破了江河的阻隔,带动了城市的整体开发,如伦敦、鹿特丹、汉堡都是如此,江河两岸同样繁华。唯独上海,只沿黄浦江一边畸形发展,浦西浦东宛如两个世界。阻碍浦东发展的致命弱点在交通!浦东靠海,但没有深水海港,黄浦江上没有桥。尽管浦东盖了不少新住宅,上海人宁可蜷缩在几平方米的亭子间,也不肯搬过去。这种状况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开发浦东,首先是解决交通问题,现在,局面正在打开。第二条过江隧道已通车,两三年内将建成南浦大桥和宁浦大桥,在浦东北端长江口将开辟新海港,南端将兴建上海第二个国际机场,这样,整个浦东就“活”了。
浦东开发区面积350平方公里,比现在市区大80平方公里,按总体规划划分成5个综合分区,各个综合分区的功能各有特点。如在黄浦江口的外高桥综合分区将建立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成为浦东开发区的“龙头”;与外滩相对的陆家嘴将形成新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不久的将来上海就会有第二个外滩,浦江两岸会同样高楼林立、交相辉映。在各综合分区之间,将有绿化地带相隔。综合分区里,工业、公共建筑、公用事业、住宅等都将精心布局,力求创造一个舒畅的高质量的环境。
浦东的起飞有没有可能?开发浦东的起步条件是不是已经成熟?答案是肯定的。
浦东,虽不如浦西繁华,但它仍然是上海市的富裕地区。它为三区二县所管辖,现有人口110万,农业、工业都有一定基础,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市1/10。工业有石油化工、造船、钢铁、建材等,乡镇企业也很有实力。黄浦江东侧有36个公用码头,年货物吞吐量为6160万吨。浦东现有公路285公里。近年来,新建住宅300万平方米,还有商业、教育、文化设施。目前正在筹建电厂、自来水厂、煤气厂。浦东并不是处女地,它具有开发的初步物质条件,充分利用和发展这些条件,浦东起飞的速度将是很快的。对浦东的实地考察越深入,人们对浦东开发的信心也就越坚定。
浦东属于上海,更属于全国,各省市都在想着打开通向浦东的渠道
开发浦东的喜讯传开后,各地各阶层的人们,包括浦西人,都在思索涉及自身的许多新问题。
上海的浦西人想得很多。有人说,如果把建设重点放在浦东,浦西的改造是不是将放慢?未必如此,浦东属于上海,它永远是上海的一部分。浦东的开发,必须以浦西坚强的实力作后盾,而浦东的每一项成就也必将推动浦西地区的进步。浦东的开发,将会疏解浦西密集的工业和人口,为上海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创造条件,给困难重重的旧城改造开创出一条新路。当然,浦西和浦东,也必将出现竞争,而这种竞争也正是推动浦西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动力。最近,朱镕基市长宣布,到闵行、虹桥、漕河泾三个开发区投资的外商,将享受浦东同样的优惠。
江苏和浙江,对开发浦东特别关心。江浙两省有关人士认为,如果说浦东的开发是主体,那么江浙应成为两翼,他们将为上海配套,与上海共同起飞。特别是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南通、嘉兴、绍兴等市,感到压力很大,但都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大家都说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当好配角,一同起飞。浙江省还专门派人来浦东进行了实地调查,结论是无论从眼前还是长远看,开发浦东对浙江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因而要不失时机地果断决策。江苏省最近还派人到浙江,双方商讨了浦东开发对两省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战略步骤。5月中旬,无锡、苏州、常州、南通四市的市长聚会商量,提出要抓住浦东开发机遇,加快实现区域联合,最后形成同上海以及其他有关地区的大联合,组成强大的联合优势。
这种心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翻开近代史,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就发挥了中心城市的作用,在整个“金三角”形成了难舍难分的经济网络。无锡市号称“小上海”,历史上无锡一些实力雄厚的民族资本家,都是先在上海起家,再到无锡发家的。无锡的纺织业的设备和染化技术都来自上海,无锡的化工产品都以上海为主要市场。解放以后这种关系并没有中断,近10年来联系更加紧密。毫无疑问,上海的振兴必将带动长江三角洲的腾飞,江浙两省也将从中得到应有的报酬,这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由浦东开发带来的新形势最后必将导致两省一市更高层次的联合。
开发浦东,开放浦东,提出这项跨世纪的巨大系统工程,是全国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浦东人、浦西人,都将感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历史重任,这是极其艰巨又极其光荣的重任。30年代上海大都会的风姿已成为历史,而21世纪的新上海,将以更加丰满更加绮丽的风姿屹立于太平洋西岸。
(附图片)
上海市浦东开发地区简图  洪广文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