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好男儿,当兵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6
第3版(综合)
专栏:

  好男儿,当兵去
本报记者 郭嘉
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钢铁长城”,而兵员则是“钢铁长城”的基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踊跃报名参军的青年占适龄青年85%以上。“好男儿,当兵去!”成了许多青年的热门话题。
饱经沧桑的父辈们当然更深切地懂得兵强国安的道理,那一幅幅送子女戍边卫国的场景确实使人感动。在广东省佛山市,1986年就有220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送子参军。同年,河南省林县任村乡,9名党员干部自发召开子弟会议,这些子弟联名写入伍申请,带动了全乡征兵工作的开展。1989年,江苏省吴县应征入伍的新兵中,有256名出身干部家庭,占当地应征新兵数的42.3%。
我们的兵役义务,建立在人民群众高度政治觉悟和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近些年来,许多公民满怀献身国防的崇高志向应征入伍。
青海省棉纺织厂职工子弟汪国玉正当应征入伍离家时,不幸父亲去世。然而,他并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责任,说:“即使不能为父送葬守灵,家父在九泉之下也会欣慰的。”
1989年2月,西藏吉隆县藏族青年洛桑次仁冒着零下10摄氏度的风雪天气,步行半个月,来到日喀则地区征兵办公室要求参军。
在成都集训的新战士即将踏上去西藏之路。西藏军区驻成都办事处需要留下33名新兵,数千新兵竟无一人愿意留城,而是要求到艰苦的边防一线去!
多么可敬的热血男儿,中华国土何愁没有人来保卫!据报道:被称为“银三角”的苏南地区,1987年自愿报名参军率达到98.7%;同年,北京市平谷县报名率达100%,数以千计外出做工经商的适龄青年全部返乡报名应征。
把合格的适龄青年送到军营,也成了各地政府十分关注的事。北京市1989年入伍的新兵中,共产党员占45.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0.9%。应征青年中,不少人是企业骨干,有的还是自费上大学的学生和科技人员。
为了保证优质兵员,安徽省凤阳县自1979年以来,每年由人武部、公安局、接兵部队、县教委、卫生局和各区(镇)乡主要领导“六堂会审”选兵。10年来,这个县为部队输送了3569名优质兵员,无一退兵。
江苏省无锡县从1985年起开展“创三优”(即入伍前为部队选送优质兵、服役期间协助部队培养优秀义务兵、退伍后鼓励他们争当优秀生产者)活动,每年输送的新兵80%有技术专长。
浙江省永嘉县1987年首创“预备军人职业学校”,让学生过军事生活,毕业后优先应征服兵役。
这些具有良好素质的兵员,正是保障人民解放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优秀人才的崛起,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赖于适宜的外部条件。培养“两用人才”的军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据了解,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网络,自1978年以来,全军已有41万多名军官高中或中专毕业;15万多名军官通过在职学习,取得大专以上学历;20多万士兵通过文化补习,考入了各类军事院校;600多万士兵掌握了一门以上的民用技术。截至1989年底,在退伍回乡的士兵中,有250多万名“两用人才”在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中大显身手。一些地方的领导说,部队培养两用人才,使战士退伍后有了较强的竞争力,也增强了地方青年对军队的向心力。
卫国需要好儿郎。而军营,正是好儿郎锻炼、成才的好地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