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林则徐的除夕诗和堂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6
第3版(综合)
专栏:

  林则徐的除夕诗和堂联
杨奔
当中华民族面临英国殖民主义者武装入侵的严重关头,林则徐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积极筹办海防,坚决抗击英国侵略军。他主张严禁鸦片,并亲自在虎门主持销烟,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同时,他还勇于冲破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封建意识的禁锢,注意洞察外国情况,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他主张先“知其实”,然后“定指控之方”。因此,他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对国家民族有着卓越贡献的林则徐,却遭到清政府中的投降派琦善之流的诬陷,竟被道光皇帝下令流放到新疆伊犁。他在含冤流放期间,仍然时刻关怀祖国的命运。
1842年8月,清政府在英国武力威逼下,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中那些割地、赔款等屈辱性条文,引起了林则徐对祖国安危的极大忧虑。就在这年的除夕之夜,他满怀忧愤地写下了4首《壬寅除夕书怀》诗,其中的第三首是这样写的:“流光代谢岁应徂,天亦无心判莞枯。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缘幡胜如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这首低吟当哭、荡气回肠的除夕诗,反映了林则徐在流放中对祖国前途无限忧虑之情。正如他在这首诗的末尾两句所表达的那样:正是中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雪国耻的时候,谁还能高枕无忧地饮酒作乐和欢度佳节呢?诗的字里行间,翻腾着一片爱国赤情。
林则徐为官清廉正直,对历史和文学都有很好的修养,并擅长书法,平生写下不少表达自己情操的好对联。在他出任江苏廉访史时,曾在大堂亲自榜书一副堂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上联号召人们大胆揭发贪官污吏,下联鼓励人们敢于向自己提意见。八个字,等于一篇通告。
后来,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实行查禁鸦片。这时,他又亲自为府衙题一副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下联则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正不阿、挺立世间的硬骨头。文如其人,落地铮铮有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