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劳动力配置系统论》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7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劳动力配置系统论》评介
薛英
张玉璞、刘庆唐撰著的《劳动力配置系统论》,是劳动经济管理科学中的一部专著(劳动人事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劳动力的流动与平衡规律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威廉·配弟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人类以其劳动变革自然来满足消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与精神产品的多样化,必然出现劳动的分工,从而产生了劳动力的合理配置问题。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个问题尚不突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已成为商品,并从属于资本,随资本投向的转移而变动,呈现无政府状态并产生失业大军,也不可能有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这也是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意回避的问题。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才能提到议事日程。
社会化大生产必须按比例发展,同时也必须按比例配置劳动力。计划经济不是主观主义的,必须在客观经济规律允许的范围内能动地作出决策。在这里,首要的任务就是认识客观经济质与量的规定性。本书作者利用中外大量统计资料,探讨了农业劳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规律性,以及非农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吸收的规律性等问题,阐明了劳动力自发流动或以各种强制手段迫使劳动力流动的利弊。作者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出劳动力配置的数学模型,其中有劳动力总量平衡方程,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平衡系统供需方程等。作者曾用劳动力配置数学模型测算了我国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之间二十多年的变化,其数据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实际统计非常接近,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该书作者提出的劳动力配置数学模型,关键在于他们把劳动力配置这一经济理论问题,不仅看成是一个部门经济问题,而是从社会人口、社会总生产、总需求,以及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诸经济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分析研究,从中筛选出影响劳动力配置最重要、最具有一般性的经济变量来构造模型,舍弃了属于特殊因素的经济变量。因而它简便易行,较为通俗易懂,又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劳动力平衡势态。如书中的《决策论》部分,探讨了工农产品剪刀差问题,阐述了在计划调节和价值规律的机制下运用投入产出法,即社会部门间联系、平衡表,探求物化劳动消耗量的计算问题,以发展劳动力配置系统模式的思路和见地,作者正确地指出不能用工资的差别来折算各种具体劳动,建议以培训费用作为折算的依据,同时参考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差别的相应折算系数作为补充。该书对劳动经济专业人员是一部较好的专业著作,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