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舆论与乾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7
第8版(副刊)
专栏:

  舆论与乾坤
晓红
去年年初,胡绩伟同志应约接受记者采访,并为记者访问文章的文末,置了两句引自别人,加以修改的诗:“岂有报纸倾社稷,从来钳锢乱乾坤”。
胡绩伟同志的诗,直抒己见,态度相当鲜明,不像他的某些文章,遮遮盖盖,欲言又止。这就便于我们同他讨论问题。
“岂有报纸倾社稷”,胡绩伟自然不是说,单靠舆论、报纸、文章,就可以推翻一个社稷。他是告诫我们,不要把舆论、报纸的地位、作用看得多么了不得,它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但新闻、舆论的历史,却并不帮胡绩伟同志的忙。
更远的不讲。就以近代中国为例。康有为、梁启超从他们开始变法维新那一天,就注意抓舆论。康、梁认为,要开风气,非合大群不可;要合大群非开会(组织社团)不可;要开会,非有报纸不可。“报馆之议论既渍于人心,则风气之成不远矣”。梁启超还明确地说:“舆论者,天地间最大之势力,未有能御者也。舆论一成,则虽有雷霆万钧之威,亦敛莫敢发。”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梁启超说,这是“社会制裁之力”,它能“使人不敢为真小人”,“其功用已不可谓不伟”。
列宁一开始革命就抓报纸,他在《从何着手?》等文章中说:“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是那根一定要勒索我国专制政府——俄国无产阶级和俄国全体人民的死敌的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没有政治机关报,就绝对不能实现我们的任务——把一切政治上不满和进行反抗的因素聚集起来”。
没有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没有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没有中国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启蒙运动,就没有辛亥革命;没有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一部《汤姆叔叔的小屋》,点燃了一场大战——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解放黑奴战争。如果不是舆论有这么大力量,清朝政府就不会逮捕写《革命军》的邹容,蒋介石也不会逮捕制造了很多抗日舆论的邹韬奋等“七君子”,并在大后方一再查封《新华日报》。
胡绩伟同志也是老报人,当初也曾以倾蒋介石那个社稷为己任。现在居然讲“岂有报纸倾社稷”。那末,是当初那个胡绩伟“误入歧途”呢?还是现在这个胡绩伟悔不当初呢?
胡绩伟的下一句诗是:“从来钳锢乱乾坤”。这自然不错。但翻过来说,自由放任、舆论失控,就不乱乾坤吗?
远的如巴黎公社。那时,梯也尔政府逃到凡尔赛,一面集结反革命军事力量,一面开动巴黎的所有资产阶级宣传机器,竭尽全力诬蔑和攻击巴黎公社。而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经验不足,未能及时取缔这些反革命报刊。这当然不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全部原因,但起码是重要教训之一。
近的如在中国,就在胡绩伟对记者发表谈话五个月后,动乱精英就利用报刊大造反革命舆论,发生了首都某些大报的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发生了西方舆论机构的谣言旋风,他们的颠倒黑白的舆论“乱乾坤”的罪恶图谋,至今还在中国和世界发生着影响。
胡绩伟在这里讲,“岂有报纸倾社稷”,而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却在他们的著作中,以毫不含糊的语言,鼓动用舆论手段,倾社会主义的社稷。一本叫作《真正的和平》书中说:“我们应当重新加强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的工作……让自由思想捶击路障,冲破牢门,扼杀并瓦解暴政”,让西方的信息“逐渐侵蚀苏联制度的基础,正像渗出的地下水能够侵蚀一座监狱的基础那样”。切齿之声,如闻在耳。
胡绩伟同志主张,报纸是个很好的“出气阀”,应给大家一个“宣泄不满”的渠道。但现在世界上,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政治立场不同,“气”也不同。有对不正之风不满之“气”,有对社会主义制度仇恨之“气”,如果把阀门都打开,那将是什么结果!即使对不正之风,也不能一张报纸几个版都登。报纸毕竟是宣传,是要影响人们的感情与理智的,如果满篇都是阴暗面,那将给人以什么印象?前些年,新闻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训还不够沉痛吗?
所以,我也想套胡绩伟改诗之事,再作一点修改:“岂无报纸危社稷,从来妖言乱乾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