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领导干部交流好处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6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领导干部交流好处多
  夏雨
早在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倡党政领导干部交流。这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措施,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一个干部调过来调过去,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工作是很少的。这也是当时的客观环境造成的。但是,在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以后,干部相对稳定,已成为必要。实践证明,一个领导干部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工作,有利也有弊。有利条件是情况比较熟悉,但也出现不少弊端。后来,军队干部的交流做得好一些。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地方干部交流制度没有能很好坚持下去。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交流的必要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抓党的建设中,也强调干部交流的必要性,并已开始采取了一些措施。
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各路“诸侯”有各自的势力范围,终至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这种现象在封建时代是经常出现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只有我们党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党的干部是马克思主义武装的,靠共产党员的党性,靠组织纪律性,绝大多数同志能坚决服从党的安排和调动。有计划地进行领导干部交流,是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得以顺利执行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但某些领导干部长期囿于一地,形成自己的一伙人,不按党的政策办事,对上抵制,对下封锁,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最近,一些地方的省、地、县领导干部有计划地进行交流,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总的说来,大多数干部对此表示欢迎。有的认为,某些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该动一动了。“流水不腐”。对有的领导干部来说,换个地方,大有好处。否则,长久局限一地,不利工作,也不利干部本人的成长。还有少数不很称职的领导干部,利用长期在一处的熟人关系,工作不思进取,若换个新的地方,无所依恃,势必要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这也是好事。但也有的同志认为,干部在一处搞熟了,又无大错,何必调来调去。有的认为,把干部调到一个新的地方,不如在原来的老地方熟悉情况,“一动不如一静”。这些看法其实是对干部交流的误解,不是从积极方面去理解有计划交流干部的重要意义。根据党的事业的需要,干部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是很正常的事,也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
一个领导干部长期工作在一处,熟人熟路,自以为对情况很熟,对当地事物习以为常,很易丧失新鲜感和敏感,一谈到当地特点,往往是多年一贯制的几句老话,而不去花功夫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总以为驾轻就熟,很容易出差错。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事实表明,如果领导干部本人稍不注意,时间一长,很容易有自己的人,搞亲亲疏疏的一套,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个小圈子,其危害甚大。有的本籍领导干部有意无意地把同乡、同学、同事等亲信人物,分别安插在要害部门。这种现象不利于调动“五湖四海”干部的积极性,不利于团结和稳定。更有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这种“亲密的”人际关系,实行家长制,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压制和打击有不同意见的同志。这些现象虽然属于极少数,但却值得严重注意。如果能有计划地进行干部交流,这些弊端就有可能避免。当然,干部交流的积极意义主要不在这里。但是仅从这个方面看,它对于廉政建设,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党的威信,也是很有利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