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力量之源泉——有感于领导下基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6
第8版(副刊)
专栏:

  力量之源泉
  ——有感于领导下基层
  季余
春节年年有,每年都不同。今年春节的一大特色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下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问寒问暖,与民同乐,其情可感,亲如家人。你看,江泽民同志下矿井,访农村,李鹏同志视察工厂,慰问部队,各地党政领导也都到群众中去拉家常,贺新春,到处洋溢着热腾腾、暖烘烘的浓烈气氛。
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共产党的亲人就是人民群众。过去有一种说法,“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人民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这是只说了事情的一面。其实,人民群众也是水,也是秧,共产党也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与人民息息相通,同欢乐,共忧患,从来就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党的生命力之源泉。
我常常想起毛主席解放前的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在延安穿着带有两块大补丁的棉裤正给战士们作报告,一张是他正站着同陕北农民亲切地谈话。我总觉得,这两张看似平常的照片中饱含着一股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力量。今天有的年轻人在读《黄土地·红土地》时感到奇怪,为什么国民党将军刘戡率领4个半旅的兵力在陕北围追我党中央机关时,有时距离我机关只有十八里路,他们却像瞎子聋子一样,竟然什么都不知道,硬是追不上。我想这答案从那两张照片上就能找到,因为在那短短的十八里路中间有着人民群众组成的铜墙铁壁!
1945年7月5日,毛主席在延安曾同黄炎培先生作过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那时的黄先生似乎还囿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旧历史观里,担心中国共产党也会“靡不有初,鲜先有终”,最后走上“人亡政息”的道路。毛主席听后信心百倍地回答说,我们共产党能够跳出这种始兴终亡的周期率,因为我们有人民群众的监督(见黄炎培著《八十年来》)。由此可见,能不能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应当承认,近年来党内确有少数人忘记了这一点。他们逐步由人民的公仆蜕变成了群众的主人。有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有的大搞不正之风,耽于享乐。凡此种种,他们还有多少意趣去想人民之所想,还可不可能再去考虑群众最关心的诸如消除腐败的各种问题?这些人给党的事业造成的恶果,不是很清楚的吗?
全国人民高兴地看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决发扬自己的光荣传统,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新春伊始,党中央不单号召各级领导下基层,而且自己又首先身体力行,深入到群众之中,与人民打成一片,这无异于一股清新而强劲的春风。它必将给人民带来新的鼓舞,有助于扫除一切与党的宗旨、原则和要求相矛盾、相违背的东西,从而使党变得更纯洁、更健康,更加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