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21世纪,谁来当教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6
第8版(副刊)
专栏:

  21世纪,谁来当教师
  王晋堂
南京六月,“炉火”正炽。但比起她的“心火”来,似乎还不算高。
挥汗频频、举步匆匆。50多岁的无锡一中党支部书记老顾,此刻正迈进南京一所著名师大的门坎。
此行情迫,仆仆风尘。她是来“追”回自己的一名学生小郑。
四年前,在无锡一中崭露文采的学生文学社社长小郑第一志愿填报了师范,并以高于著名综合大学中文系的考分为这所师大中文系录取。
按照省教委的规定,为鼓励中学动员优秀生报考师范,送学生入师范的中学在学生毕业时可优先要回自己的学生。
当小郑以连续四年的优秀成绩临近分配时,却事出有变。
“可惜了”——当他表示志愿回母校做一名中学教师时,许多人包括他的大学老师说。
系里动员小郑报考研究生。因为四年里,小郑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文学评论的论文,有的还被一些大报转载,颇受文学界瞩目。
在小郑表示不愿考研究生时,系里又打算让他留校,因为学校编制无缺额而做罢。为了避免“遗珠之憾”,学校已决定分配他到另一所大学任职。
盼了他四年的母校优化师资队伍的打算将落空!
老顾连忙登上了赴宁的火车。
当她坐在师大校长室的沙发上时,大学和中学两位校长间展开了一场人才之争。谈话是友好的,双方都是惜才之士;争论又是不可调和的,双方对人尽其才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墙上的石英钟的分针走了一圈又一圈,还是谈不拢。
老顾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如果这次你们不放小郑回来,今后休想再从一中得到一个好学生!”
大学校长让步了,要老顾和系里去谈谈。
老顾先给省教委打了电话,省教委人事处重申过去的规定,表示支持老顾。
师大的老师们也终于理解了老顾的良苦用心,支持小郑返回母校。双方约定:把小郑找来,他的命运由他自己抉择。
老顾脸上绽出笑容,她了解她的学生。
小郑爱母校,敬师长,有理想,是一个奋发有为的好青年。老顾相信一中的磁石般的力量,会唤回自己的孩子。
小郑来了。
他不知道,为了他的前途,他的老师之间发生的热烈甚至是激烈的“唇枪舌剑”的交锋。当他明白“命运”之球又踢回到自己身边时,他却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程。
小郑的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是一名热爱学生也深为学生所爱的教师。一次,母亲带病去上课,听到老师沙哑的声音,那天学生格外守纪律,课堂格外安静。当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时,发现书包里有一个红苹果——这是她的学生偷偷放进去的。
苹果和友情,医好了母亲的病。苹果蕴含的教师职业的神圣,也在小郑心里扎下了根。
无锡一中,是一所环境优美、校风优良的学校。老师们默默地工作着,是一支支照亮学生道路的蜡烛。
当看到自己崇敬的老师们白发袭上两鬓时,小郑忽然想到:蜡烛,也会燃尽的!
他也要做这样一支蜡烛!
他提起笔,在分配志愿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当我到无锡一中或在讲台或在学生中看到小郑的身影时,我感到,小郑已全身心地投入了生活。他还在撰写论文,题目是:角色理论与中学记叙文教学,他不断地拓宽知识领域,他的目标是——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当我看到曾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的老顾,那和善中透着坚定的面容,中等身材略呈驼背的身影时,我为她那种“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精神所折服。她一心要把无锡一中办成第一流的学校,在余年无多的时候加快了步履。
当我完成了这篇平凡小事采访的时候,一种酸痛的情愫突然袭上我的心头:
21世纪,谁来当教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