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他与山君为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6
第8版(副刊)
专栏:

  他与山君为伴
  南峰 贾连友 尹博灵
他家的“虎”,墙上挂着、案头摆着、架子上堆着、桌下藏着的,说有上千只还是保守了。
他叫温鸿源,陕西汉中市人。一间潮暗的画室,一管精制的“白云”,一块占据“半壁江山”的画板,一个瘦弱清冷的身影,就是他在儿孙眼中几近40年的形象!
墨虎、彩虎;工笔的,写意的;咆哮风云的和温柔可亲的。有的漂洋过海,当了洋人的“图腾”;有的入乡随俗,成了百姓的门神。
眼前,是两幅1米多高、20米长的《百虎图》。一幅水墨的,刚在西安参展获奖;一幅彩色的,正赶上国庆40周年面世。轻舒细赏,那虎腾跃飞奔、嬉戏翻滚。分坐独卧者,有领袖群伦之风;群集啸聚者,有风云变色之能。尤其那大虎小虎、雄虎雌虎之间,兄弟相携、母子相亲,竟如欢声笑语,悠悠不绝。鸿源说是有感于那场东北森林大火余生的数只东北虎而作。全图无一草一木的陪笔,冰原、山石、千万里江流野村,却隐隐若现。构成群虎离乡,艰难跋涉,终于找到鸟语花香的栖息地这么一个动人的情节。  
“以神造形,以情动人,虎我合一,去求无虎无我、意可通禅的境界。”49年前,国画大师任曼逸,因抗日战争爆发后流落汉中,就是这么教鸿源的。这许多年过去,鸿源早已不是儿童教养院里的穷小子,也不是当年为上重庆西南美专在街头画虎的少年,却也同样这么说。神自何来?情自何生呢?在鸿源的画案上,可以读到郑板桥题竹画的一首七绝:“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鸿源数十次远赴西安、北京动物园写生,背的是大饼,喝的是开水。平日酷暑严寒,更不敢沾半个懒字。诚所谓“一虎画成废纸千张”。
鸿源至今还牢记着他的知心师友石鲁生前的话:画家笔下的‘神’,关在房子里是培养不来的。画技的精纯,诚然有赖于勤,但寄情铸神,却非在生活中有感有思,情理相生,才能悟今是而昨非。”鸿源好虎,不仅珍藏有张善孖、张大千等名家的作品,而且对古时的虎符虎印,今人的虎鞋虎帽细心揣摸。一次,西乡县一农民来求“镇宅之虎”,鸿源挥笔相赠,不久那农民跑来千恩万谢,说那张画果然通灵,新房子住得全家眉开眼笑。此后,求虎镇宅者络绎不绝。时隔多年,他每每忆及,仍津津乐道。原因是他师从任曼逸,其虎绝少凶狠暴戾的气质,却多在威武雄奇中,潜蕴憨柔的神韵。正是那些普通农人,使他对张大千以“雄风”二字题曼逸老师的憨虎、柔虎有了深层的悟解。
绵亘雄奇的秦岭,威严清秀的巴山之间,汉江如带,稻浪如海。本就是南北文化兼容并蓄的胜地,更有精绝天下的石门汉魏十三品古代书法遗迹。鸿源深知自己的性格柔韧谦和而刚烈不足,便以数年之功临摹“十三品”以求其运笔之骨。汉中北面人迹罕至的天台绝顶,他也跑了去体验云飘雾雨的气势。在尘封多年的速写本上,出现了华岳的长空栈道、峨眉的金顶佛光、三峡的激流峭壁、黄山的松海云涛……
神与情、形和意,鸿源徜徉若干年,同行名家的砥砺,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10年中,他在举办画展之余,亲访阎松文、苏葆?、王为政、朱育莲、胡爽庵等名家,集当今中国虎画流派之长,与人合编合绘《论画虎》、《老虎画法》、《虎谱》,其中画技画理上有不少独到之处,受到众多好评。
最近,为了筹备新的画展,他又不分昼夜地与“山君”为伴了。看他翻来覆去捣腾旧作,深夜忙碌赶画新作的情状,老伴不得不替他待客,也常对外人笑他痴得可恨,痴得可怕,痴得可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