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戴聚一——扎根苗乡培养农民画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8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戴聚一——
扎根苗乡培养农民画家
新华社记者 龙向超
在贵州省,有一位潜心于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共产党员画家,他叫戴聚一,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文化局局长、民间艺术副研究员。
27年来,戴聚一扎根在苗乡沃土培养出一支300多人的农民画家队伍,创作出数千件散发着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其中400多幅作品参加了国际国内展览或比赛。因此,他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分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人物”和“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称号。
戴聚一1963年从贵州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后,抱着为发掘和繁荣民族文化艺术事业作贡献的激情,离别省城贵阳只身来到麻江县文化馆。他在苗族群众中开办文化艺术培训班,辅导农民开展创作活动,每年有半年以上时间在乡村。他辅导和培养的农民画爱好者中,有4个青年考上了美术院校。
50多岁的老阿妈杨光英,1983年在戴聚一的启发和指导下,创作第一幅作品《春到苗岭》,被选中参加全国首届农民画展,并获鼓励奖。从最基本的技法开始跟戴聚一学木刻的铜鼓村苗族青年农民赵元桥,去年创作木刻作品《宰丧牛》,参加在西安举办的中国首届风俗画大奖赛,荣获佳作奖。自幼跟戴聚一学画的苗族女孩赵兰,11岁时创作《欢乐的课外生活》,参加1986年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儿童艺术联欢节绘画比赛,荣获银质奖。
如今,戴聚一20多年呕心沥血浇灌的麻江县农民画园地已是根深叶茂,在省内外小有名气。不少港、澳、台同胞和日本、美国客人到贵州旅游,都指名要买麻江的农民画。仅铜鼓村近年卖画收入就达1.2万元。
戴聚一在把知识奉献给人们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近10年来他创作出100多件反映民族经济文化现实生活的作品参加省内外展出,并在省内外的报刊上发表论文、调查报告等各类文章100多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