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发人深思的丑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09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国际随笔

  发人深思的丑行
刘水明
近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里,少数新纳粹主义分子导演的闹剧层出不穷。其中气焰最为嚣张的是,5月9日至10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卡庞特拉,新纳粹主义分子在一座犹太人墓地毁坟鞭尸。事隔两天,巴黎郊外一处犹太人公墓中的32座坟墓又被人挖掘,破坏者还在许多墓碑上涂画上纳粹党徽。据说,从1980年以来,法国已发生过9起亵渎犹太人墓地事件。同时,有人妄图修正历史对纳粹罪行的定案,至于由种族主义分子策划的歧视、殴打、残害外籍移民等恶性暴力事件,更是时有所闻。
在西德,当93岁的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1987年8月在斯本道监狱自缢毙命后,一小撮新纳粹分子竟在监狱门外扯起“第三帝国”的铁十字战旗,狂嚎“德意志高于一切”的法西斯歌曲,向这个一级纳粹战犯献花燃烛,寄予同情;有人则在赫斯的老巢文西德尔和其它一些地方身穿褐色制服、佩戴纳粹臂章、举着纳粹旗帜招摇过市,扬言“要为赫斯复仇”。另外,每逢希特勒的生辰末日,一些新纳粹分子都要搞许多公开或秘密活动,来祭奠这位战争狂人的亡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西德,极右翼组织已达70余个,其中拥护新纳粹主义的共和党成员约有10万人。少数新纳粹主义政党和组织甚至在一些地方议会选举中堂而皇之地获得了席位。
在民德,新纳粹势力的活动近年来也相当频繁猖獗。据警方宣布,1988年新纳粹暴力案件有185宗,去年增至296宗。
发生在其他国家的类似事例还可以列出若干。
新纳粹主义在一些国家抬头,引起了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和警觉,同时不能不使人联想起当年纳粹分子罄竹难书的种种暴行。
纳粹主义是希特勒纳粹党的反动主张,它是公开宣扬恐怖统治和强权暴政的代名词。从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攫取总理权力到他丧命为止,在短短的12年零3个月里,纳粹主义像瘟疫一样在欧洲大陆蔓延,给文明世界造成空前的破坏,将千百万人推入毁灭和灾难的深渊。
推行极端种族主义和煽动复仇主义的狂热,是纳粹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纳粹对犹太民族的迫害和摧残尤为剧烈。在整个二次大战中,几百个犹太人居住区被毁掉,约有600万犹太人被残酷杀害,这个数字相当于犹太民族人口的三分之一。
如今,在信奉极端民族主义和仇视犹太人等方面,新纳粹分子与老纳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为人类所不齿的丑恶势力为什么得以滋长呢?
有人将这一现象归结为社会的畸形发展所致。西方一些国家的青年受失业危机、贫富悬殊、物价上涨、治安恶化、住房紧张、福利无保障等问题的困扰,慨叹社会道德低下、政府机构无能,企图从纳粹的精神中寻求寄托和出路。他们抱怨移民带来失业,因而极端仇视外籍人。西德的新纳粹分子攻击数百万外籍人正在污染德国的文化艺术、德国人的血液以及德国人的民族性,他们叫嚷“种族的混合就是种族的灭绝”。
如果说社会问题激化是驱使少数青年走入新纳粹邪道的动因,那么企图重温旧梦的老纳粹分子则是新纳粹的引路者。由于有些西欧国家对纳粹战犯惩治不力,很多战犯得以逃脱法律的制裁。据总部设在路德维希堡的一个调查战争罪行组织宣布,多达1.5万名曾在波兰犯下残暴罪行的人,其中包括30名被其他国家缺席判处死刑或徒刑的纳粹战犯,至今还在西德逍遥法外。二次大战结束之初,一些西方国家接受了大量难民,但由于审查手续草率,不少纳粹战犯得以趁机混入。后来随着冷战的开始,某些西方国家曾对纳粹战犯实际上采取不咎既往的政策。现在,许多老纳粹分子虽已老眼昏花,实际上他们是各种纳粹组织的幕后骨干,对年轻人的蛊惑作用不容小觑。
教育不够也是一个因素。在西欧一些国家,年轻一代对纳粹的罪行了解甚少。如在西德,好些学生竟不知道希特勒为何许人,有的以为他是个虚构人物。相反,一些鼓吹种族思想和传播纳粹意识的电子游戏却泛滥成灾,无时不在毒害着涉世较浅的青少年。
当然应该看到,与几十年前相比,世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赢得了战争,也赢得了进步。事实上,谴责纳粹党徒的罪行,一直是战后世界舆论的主流。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潮流的环境中,新纳粹分子暂时还成不了什么气候。但无情的事实又提醒人们,罪恶的纳粹主义远远没有绝根,一有机会,它就要沉渣泛起,兴风作浪。“存不忘亡,安必虑危”,这是中国的一条古训。全世界善良的人们应该保持警惕,决不能让新纳粹分子胡作非为,重新毒化国际气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