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李瑞环复信天津河西区两居民反响热烈 群众积极为国分忧多做贡献 干部深入基层增强公仆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10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复信天津河西区两居民反响热烈
 群众积极为国分忧多做贡献
干部深入基层增强公仆意识
新华社天津6月10日电 (记者张淑英)天津市河西区根据李瑞环同志在给这个区两位居民老大娘的复信中提出的“多做贡献”的要求,从去年11月开始在全区开展了“为国分忧”活动,振奋了群众精神,改变了社会风气,增强了各级干部的公仆意识。
去年11月,天津市河西区东舍宅拆迁片两位居民给李瑞环同志写了一封表达对老市长思念和对新的天津市领导信赖之情的信,李瑞环同志很快回了一封对天津老百姓充满眷恋、关切和期望之意的信,信中嘱托:“希望大家像我在天津主持工作时一样,继续支持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特别是在治理整顿期间,国家经济遇到一些暂时困难,希望大家像支持和协助党和政府制止动乱,保持天津局势稳定那样,不出难题,多做贡献,和市委、市政府一道,共渡难关”。
接到李瑞环同志的复信后,写信人路静惠、陈淑兰两位年近6旬的老大娘,奔走相告,步行走访了400户,把喜讯告诉分散居住的东舍宅居民。听了李瑞环同志的回信,上了年纪的老人感叹不已,妇女们流下了热泪,大家有一个共同意愿:听老市长的话,不给政府出难题,多做贡献,为国分忧。东舍宅是河西区平房改造的拆迁片,800户居民投亲靠友毫无怨言,生活上虽然困难不少,但是没有给政府找麻烦。为了发扬这种精神,东舍宅居委会向全区居民发出“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发展天津大好局面”的倡议,立即得到全区20条街383个居委会的积极响应。
区委、区政府决定以这两封信为契机,从落实东舍宅居委会的倡议入手,在全区开展为国分忧、多做贡献活动,要求各行各业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从各自实际出发,广泛深入地开展这一活动。
记者最近来到河西区,所见所闻无不感到,为国分忧、多做贡献活动,在这里已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了各项工作,改变了社会风气,振奋了人们的精神。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薛世才感触颇多,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个区几个月来的变化。首先是,居民的精神面貌变了。(⑴⑵)过去居民要求政府解决生活问题的多,现在能体谅政府困难,对政府的工作提合理化建议的增多了。今年第一季度河西区政府共收到群众来信和电话1200件,其中有1/3是为区政府提建议出主意。第二,以前是大事小事都找政府解决,现在是矛盾尽量不上交,由基层自己解决。观念变了,风气也变了,出现了国家有难大家担,不给政府添麻烦,自己事情自己干的新气象。孙家胡同一带近千户居民,几代人居住在百年老屋,年年盼改造,月月思新房,破了不想修,漏了不愿补。现在想方设法筹资,自己动手修缮,不向国家伸手。陈玉凤大娘说:“国家是个大家,我们是小家,大家庭的困难要比小家庭多,我们这一带的居民80%是旧社会的纺织童工,共产党救我们出了苦海。如今国家有了难处,我们不承担谁承担?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咱老百姓也得给政府使劲出力才对。”面包房胡同自来水管坏了,42户居民没有水吃。他们一不埋怨二不找政府,自己集资解决了。尖山街土城东西区400户居民、刘庄街700户居民、东楼街新里居委会120户居民等,也都相继自发地组织起来,自己解决了吃水问题。
在为国分忧、多做贡献活动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新风蔚然兴起,全区涌现义务奉献小分队8600多个,自愿成立邻里互助小组7248个,参加邻里互助活动的人次已达45万,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1100多个。各街出现了由群众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主活动的“邻里互助协会”,他们以互助友爱为宗旨,不计时间和报酬,上门服务,为邻里解难,和睦相处,许多居民区实现了饭菜加工、临时住宿、孩子入托、残疾人理发等“十不出居委会”。区副食公司为克服节日市场供应资金短缺的困难,在2000多名职工中开展了为国分忧,自筹资金,搞好供应,人人做奉献的活动。职工解囊相助,集资50万元,弥补了进货款项不足问题,保证了副食供应。河西区军队离退休二部管理所的120名离退休干部,读了两封信,再也坐不住了。离退休老干部们回忆当年为解放全中国、保卫新中国走过的战斗历程,认真阅读两封信,仿佛又置身于“为国争光立功的机会到了”的战斗年代,都想为人民做点事。76名军队离退休干部自发地组织起来,担当社会治安保卫员、群众生活服务员、党的政策宣传员、青少年教育辅导员、城市建设管理员,继续为两个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河西人真的变了,就连过去难剃的“刺儿头”也通情达理了。有一位人称“坐地炮”的中年妇女,天不怕地不怕,从前常为个人小事到区政府纠缠,不是又哭又闹,就是大喊大叫。说来也怪,今年春节之后再也没有见到她。4月中旬她又来到区政府,文文雅雅,还拿出香烟和糖,硬往区政府接待人员的手里塞,不好意思地说:“过去我有不对的地方您别往心里去,今后我改了,一定学习东舍宅,支持政府的工作。”现在,一些“刺儿头”已经成为区委、区政府的信息员,专门反映群众的呼声。
群众的高度爱国热情,增强了河西区委、区政府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他们采取设立“群众生活难题热线电话”、“党政领导同志每周定时接待群众来访”、“领导干部每周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各级领导建立基层联系单位和联系户”、“每名党员交一位群众朋友”等措施,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点工作。为确保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全区设立了180个群众监督岗和近百个群众信箱;聘请1600余名群众信息员,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河西区还以建立挂钩联系点、成立深入基层调研组、现场办公、机关干部下基层代职等形式,组织下基层小组140余个。区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入户访问,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急、大、难问题。居民赞扬说:“老八路作风又回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