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阅读
  • 0回复

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多元化”观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10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多元化”观点
  李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那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竭力宣扬“经济多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等等,造成了思想理论上的种种混乱。因此有必要加以驳斥和澄清。
(一)
一般说来,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中的“一元”或“多元”概念及其理论,是用以表征和阐述世界及社会的本原、本质的,因而通常属于学术思想范畴的问题,可以通过学术争鸣的方式来分清是非,以求得解决。但是,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所说的“多元化”,并不具有这样的理论品格,也称不上什么理论。他们所谓的“多元化”,只是用来煽动对党、对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离心倾向,企图在中国搞“和平演变”的反动理论口号。他们说什么“多元化”有“依次递进的三层含义”:“经济、知识、新闻等界的独立,是基础性的多元或社会的多元化;多党或多派制是一种结构性的多元或政治多元化;三权分立是功能性的多元或权力多元化”。这里关于“多元化”的三层解说很有点代表性,因为这个既带有虚伪性和表面性,又带有几分理论色彩的口号,包含着他们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即企图在中国搞“全盘西化”和“和平演变”的基本政治内容。
在所谓“基础性多元”或“社会多元化”中,首先他们推出所谓“经济多元化”。人们深知,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化,迟早要引起整个社会性质的变化。因此他们企望从经济的“多元化”中,“自然会生长出政治多元化和权力多元化”。正是基于这种企图,他们把社会主义公有制说成是“祸根”,要“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另一方面,他们又说“私有化正在成为一股蓬勃发展的全球性潮流”,说“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改革的必然”,中国经济的“出路是要民营化、私营化”。据此,他们提出了“国有财产个人化”的种种方案。他们呼唤中国“出现几百万个资本家”以使他们的政治多元化有独立的“根基”和“力量”。既然经济私有化是他们提出的反动主张,所谓“经济多元化”只不过是他们用以反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曲折表述。理论和现实都表明,在目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私营经济在其中所处的“补充”地位。他们主张“经济多元化”,首先是要让私营经济摆脱对公有制经济的依附地位而独立成为“一元”,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不要讲“谁为主体”,要突破“任何条条、框框及清规戒律”而让它们“平等竞争”,分庭抗礼,看谁是“最佳的”所有制形式;然后,让私营经济膨胀起来,进而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即使私营经济“由‘补充地位’跨入‘主体地位’的行列”,直至实现整个经济的私有化。“经济多元化”的实质,就是要搞经济私有化。
(二)
在所谓“社会多元化”中,他们还把知识、新闻等思想文化界的“独立”,称为“基础性的多元”。在我们看来,把观念形态的思想文化视为政治及其权力结构的基础,是一种道地的唯心史观。这里所谓“独立”,实际上是一种骗局。
我们认为,在阶级社会和存在阶级斗争的社会里,根本不存在思想文化的独立和多元化。因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是它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要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并为之服务。在这里,“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垄断着庞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和精神生产。这些国家的广播、电视、报刊、出版公司,以及各种思想文化团体,几乎都掌握在大财团及其代理人手中。因此该社会的各种思想文化,主要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意志和价值观念,并为其统治服务。其中,尽管各种观点、理论、学说花样翻新,杂彩纷呈,彼消此长,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在意识形态上所反映和传播的,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阶级意识。当然,在他们的新闻媒介和出版物中,有时也揭露点“阴暗面”。但是,他们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政界的这种揭露、抨击及某种内幕的“曝光”,都是以不损害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限度的。即便在某个西方国家中,我们也从其进步的出版物中能够听到被剥削者的革命呼声,听到底层群众的痛苦呻吟,但是,一般说来,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舆论,毕竟占有压倒的优势,居于支配地位。因此,从阶级实质而不是从表面现象看,这些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和舆论,是“大一统”和“舆论一律”的,而不是什么“多元化”的。
同样,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思想文化也必须是工人阶级的自觉意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在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发展和繁荣各种形式、风格和流派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引导舆论宣传,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这是巩固、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和体现。在我国,固然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小生产者的和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文化及其影响,但它们是落后的和没落的东西。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既要批判性地吸收、借鉴和改造中外古今一切旧思想文化中合理的成分,又要在积极的思想斗争(包括运用争鸣的形式)中抵御其侵蚀,逐步克服和战胜旧思想、旧文化中腐朽、没落的成分。
但是,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却把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界的指导作用,诬蔑为“文化专制”,说这是不让他们“自由地思想”,是搞“定于一尊”的意识形态的“大一统体制”,并说什么:“统制的思想格局与统制的经济格局一样,都是没有出路和要改变的”。他们主张要“全方位地对西方开放”,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还要引进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此在中国搞一场所谓“新启蒙运动”,并美其名曰“多元化”。在自由化思潮泛滥之时,他们中有些人的作为为这种“多元化”作了注脚。他们一面大叫“淡化意识形态”,用以反对我们的党性原则,并利用他们所把持的思想文化阵地,阻碍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文章、作品发表;另一面,他们却强化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灌输,为形形色色的西方所谓“新思潮”的涌入,大开绿灯,使之泛滥成灾。
显然,他们讲思想文化“多元化”,讲“真理多元论”的真正用意是:其一,用这种口号来排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界的指导地位;其二,企图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并为颠覆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作舆论准备。
(三)
包括所谓“权力多元化”在内的所谓“政治多元化”,最鲜明地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政治实质。“政治多元化”即资产阶级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作为他们的反动的政治主张,就是要在国体和政体上照搬西方国家政权模式,来反对和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否定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全盘西化”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众所周知,所谓“政治多元化”,只不过是国际反共势力手中的双刃剑。一方面,它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表象的描述,用以掩饰和美化其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另一方面,它又被作为反动的思想武器,对社会主义制度搞渗透和颠覆活动。西方一位要人就把西方国家自诩为“多元化民主国家”,而把社会主义各国说成是“极权主义国家”,并声称“多元化是极权主义的解毒剂”。
在国内,那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把西方国家视为超阶级的、“多元化”的人间乐土。在他们眼中,仿佛西方国家不是垄断资产阶级独掌政权,而是由代表群众说话的“各种利益群体”在支配其政治权力。有人断言:“目前像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已经和正在发生质变,即向全民的民主演变,阶级性日益模糊、淡薄。”这种玫瑰色的政治幻景,连正直的美国学者也不以为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威·加姆霍夫撰著《当今谁统治美国》一书中,用翔实的材料,驳斥了类似观点。书中写道:“与这种多元论的权力观相反,本书旨在系统地论证,在美国有一个上层社会阶级,那就是凭借其在经济上和政府里的支配作用统治美国的统治阶级。……这个统治阶级在社会上紧密勾结,在大公司和银行里有其基础,它在形成社会和政治气候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组织和方法支配着联邦政府。”既然连不怀偏见的美国人士,都不认为他们国家的政治权力是超阶级的和多元化的,那么我国的“精英”们企图用西方国家的所谓“政治多元化”为模式,来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显得既虚伪又反动。
其实,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要搞的“政治多元化”,只是一个幌子。他们的真实用意,是借此作掩护,来组织政治反对派和资产阶级政党,借以否定和取代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方励之曾声称:“大陆内部改革不能单靠共产党而会施行成功,亦不能操纵于共产党少数人手中。”并说:“长远说来,大陆于未来必须有多元化的政治,因此多党制是必须的。”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中,他们拼凑“高自联”、“工自联”等非法组织,妄图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形,成为与共产党相抗衡的反动政治力量。如今亡命海外的叛国者,一个个都撕下了“多元化”的伪装,露出了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本相。陈一谘说:“政治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要分共产党的权”,“就是要与虎谋皮”。吾尔开希说的更露骨,说他们所搞的一切,就是要“打倒共产党”。并说:“打倒共产党可以理解为:(1)理论上不允许共产党存在;(2)理论上不允许共产党执政;(3)结束现在执政的共产党的统治。”就是那个关于“多元化”三层含义的提出者,也于去年11月7日在《欧洲日报》上供认说:“我们搞多党制,就是要‘逼’共产党下台。”他还叫嚷说:共产党“一党专政有着它自身不被消灭就无法克服的弊病。”由此可见,这些人所鼓吹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中,并没有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他们要搞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元化”和资产阶级的多党制。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由于工人阶级本身及其与全体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由于马克思主义学说集中地体现了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理想,因此我国可以而且必须由这种科学理论武装的和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来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对社会主义事业实行统一的政治领导。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政党制度。它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起,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这样的政治制度,既坚持了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实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领导,又有利于团结各阶层群众共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这种制度,并且使之不断完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