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不打招呼”之我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11
第8版(副刊)
专栏:

  “不打招呼”之我见
  兰楠
“不打招呼到群众中走走”,是铁道部长李森茂对“当官的”提出的要求。4月20日晚9时许,他手持硬座票,只身走进北京至包头的295次客车。他同旅客唠家常、听意见,和乘务员聊规章、问收入,了解到不少听汇报听不到、看材料看不到的东西。
“当官的”下去,大体不外两种情况:一是打招呼的,人未出门,招呼先到;二是不打招呼的,轻车简从,直入基层。不打招呼,下属不知,自然该干什么干什么,没有迎接、准备、陪同之累;而打了招呼,下属免不了步步陪同,甚至“前呼后拥”。省里的干部下去,少不了地、市干部陪同;到了县里,县委、县政府乃至有关部门也得抽人陪;再到乡、镇,那“阵容”就更盛大了。这一来,上边的虽然下去了,下边的倒浮上来了。有一位记者在基层采访,就见到了这种“滚雪球”的陪同团,因而发出“上沉下浮”现象值得重视的呼吁!
“不打招呼”下去,一杆子插到底,自然有利于直接体察民情民意,真切地掌握真情实况,也有利于科学决策和正确指挥。而未下先打招呼,往往杆子插至半截,便再也插不下去,前呼后拥一大群,插下去太难。何况,下边一旦有人心里有“病”而作梗拦驾,那就更难插到底了。其结果,还是“住宾馆、听汇报、吃宴席、看材料,大官儿让小官牵着走,小官儿围着大官儿转”。闹腾一遭,惊师动众,还是摸不到实底。因此,下去必有陪同团相随,说是“上沉下浮”,其实是上下都“浮”。
不用说,下去,就算打打招呼,也比呆在上边多有不便;不打招呼,难处自然更多。这就得正确对待和勇于克服困难。何况打了招呼,有人陪着下去,又总比“跑单帮”来得威风。可见,真得要不打招呼到群众中走走,除了弄清打不打招呼的利弊,择善而行外,还得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有点吃苦精神。
对这两种不同的“下”法,我倒有幸听到过下边人的评说。他们称不打招呼的为“公仆式”,而把先打招呼的叫“巡抚式”。自然,我们的干部本来就是大众的公仆,而且该打招呼的还得打,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这是不言而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