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开展职工培训 加强职业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7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开展职工培训 加强职业教育
  李成瑞
目前经济调整中,部分基建工程下马,有些企业开工不足,有的要关停并转;城镇进入就业年龄的人口处于高峰期,这给我们带来不少困难,但也提供了机遇和若干有利条件,使我们有可能利用现有的闲置厂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职工的闲暇时间开展大规模的职工培训和加强职业教育。这里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厂内培训。所有开工不足的企业,都可以有计划地开办多种形式的政治学习班和技术培训班,组织职工轮流学习,可以搞补课性的或提高性的岗位技术培训,也可以搞转岗性的或多面手性的培训,考试成绩优良的可以优先上岗,优先提级。
二是社会培训,即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可按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其中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修理业、服务业等等。考试成绩优秀的,根据需要协助他们自谋职业或推荐就业(不包分配)。
这样,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在全国办起一大批培训班、职业训练班或职业学校,然后再进一步巩固、提高和发展。
在按照产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的同时,采取上述做法有以下好处:可以加快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可以改善教育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利于解决长线产品转产中的困难;可以节省办学经费,缓解国家财政困难与增加教育经费的矛盾;可以增加发展经济的后劲,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便于国家把有限的能源和原材料集中用于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实现上述要求,需要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深刻认识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是人的思想和技术能力的现代化,要改变某些人只注意完成当前生产任务不作长远打算,只重视物质生产投入忽视人才培养投入的片面观点。同时,还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经济机制和物质利益上调动学习者、办学者和教职员三方面的积极性。其中关键是调动广大学习者的积极性,这就需要:
改进分配制度,使学得好、技术高的人,真正能多得报酬。要改变“工资论年头,奖金论人头”的平均主义做法,按劳动的数量与质量,按技能高低、贡献大小付给报酬。经培训后的考试(考工)成绩应作为使用和定级的条件之一。
建立工人考核制度,改变不经职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就可以当工人的做法。今后新招工人,凡技术性工种,都必须经过职业培训,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先考核、后上岗”的制度。可从国营企业和“大集体”开始,逐步推广到一般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考核工作,建议由劳动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有关政策、规定,指导和协调这方面的工作;地方和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本地区本部门的考核工作。只有建立国家统一的严格的考核制度,才能使各类培训班和职业学校不致流于形式,才能改变某些待业人员自己没有技术、又不肯干累活脏活还要多挣钱的畸形择业意识,才能有利于消除目前“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不合理现象。
建立健全社会救济制度,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待业人员给以救济。在培训和教育期间还可以实行奖学金制度。要开辟多种渠道解决资金来源,给生活困难的待业人员开辟一条得到生活帮助之路,使他们安心学习。经培训考核成绩优良的,在复工和重新就业上应予以优先。
为了调动办学者的积极性,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括企业领导干部),可考虑把职工培训、职业教育列为考核政绩和承包合同的内容之一。国家还可颁布奖励社会集资办学和个人捐资办学的奖励办法,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对教职员,应实行优教优酬、多教多酬的制度,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新情况制定培训职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全面计划,分步实施。
据了解,我国青年人当中受教育的人的比重低于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而就业者的比重则高于这些国家。多年来,我国形成了生产战线过长(这里主要指加工工业)、教育战线过短的状况。生产战线过长,造成四个厂子的能源和原材料五个厂子用,四项工程的建筑材料五项工程用,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教育战线过短导致劳动力素质低下,最后落入劳动力素质低——经济效益低的非良性循环之中。今后的方针和目标,应当是逐步地缩短本来过长的生产战线,加强本来过短的教育战线,把“四个人的活五个人干”的格局变为“四个人的活四个人干、一个人学习”的格局,最终实现劳动力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这是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必由之路,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很重要内容,应纳入国民经济计划轨道,在“八五”计划和今后十年发展规划中做出统筹安排。要在保证社会安定的条件下经过若干过渡性步骤和相当时间才能实现。当前在治理整顿中大规模开展职工培训和加强职业教育,正是要为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各项措施,涉及到劳动就业、职业教育考核制度以至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问题,是一项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实施中还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综合性机构来规划、部署、指导、协调、检查,建议国务院或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的机构来综合组织指导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起步阶段可先由各地方有关部门把比较容易的事先办起来。要由易到难,积极地稳步地推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