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浩瀚复杂的亚运会电视转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7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亚运会前奏曲

  浩瀚复杂的亚运会电视转播
  康平
说起亚运会的电视转播,首先要了解主办国与非主办国的区别所在。是否东道主,在所出设备和人员的差别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以一九八八年汉城奥运会为例,中央电视台共播出一百八十一小时的电视节目,共派出二十人的编采及技术人员,未出动一辆转播车。而东道主则投入四千余人从事转播、录相和技术工作,共出动四十二辆转播车,总共向各国家和地区电视台提供二千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各国电视台完成综合运动会的报道任务,主要是通过东道主提供的节目,选择与己有关的内容,配上本国语言的声音信号,通过卫星线路传回本国播出。节目的背后,凝聚着东道主电视机构浩繁而艰辛的劳动。
中央电视台历来是国际体育采访的客人,此次“反客为主”无论是工作难度,还是工作量上都是极其可观的,担子也异常沉重。
第十一届亚运会有三十三个比赛场馆,分散在北京城郊的四面八方,首先要解决的是现场的转播设备。目前已确定的是十七个项目的十九个场馆进行实况转播,包括田径、游泳、体操、足球、篮球、排球等。其余十个项目采用实况录相的方法,向编辑者提供比赛素材。也就是说,对国内外的电视观众来说,坐在家里都可以看到亚运会全部比赛项目的情况。
其次需要解决的是传送问题。由于近几年来北京市市政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林立,给微波信号转送带来了困难。为保证微波信号的传送质量,组委会已批准修建了号称“国内第一塔”的中央电视发射塔,高度为三百八十米。这样,各场馆的微波信号就能顺利地传送到中央电视台,经过编辑处理,或向国内播出,或提供给在国际转播中心的各国电视记者选用。
实施这一计划,预计至少要二十三辆转播车、数百台摄相机和录相机,近百套评论员席设备,数十套微波设备。投入编导摄和技术人员最保守的估计也要突破一千五百人……。
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省市电视台发挥大协作精神,有人出人,有设备出设备,积极支援中央电视台完成亚运会电视转播任务。目前已确定有十六家省市电视台来京参加亚运会转播工作。国外一些电视台也伸出友谊之手,提供部分转播设备,以确保亚运会电视转播的顺利进行。
在技术细节上,中央电视台的编导人员也力求按国际惯例,给电视观众一流的图像画面。亚运会期间,由于电视画面与电脑系统联网,观众可以在画面上看到中英两种文字的人名、国名、成绩、名次等。在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项目的转播中,观众还可以通过水下摄影机看到运动员的水下动作。此外在体操、摔跤等项目上还将首次使用固定微型摄像机,俯拍运动员的动作。在自行车、马拉松、赛艇等项目及开闭幕式上,还将出动直升机航拍,电视观众可通过咫尺银屏饱览亚运会的盛况。
目前,亚运会电视转播工作的“硬件”工程已初具规模,设备、人员、线路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但是,与组委会面临的同样问题——“软件”工程也是亚运会电视转播的重大课题。对国内,要让全国人民了解亚运会开闭幕的热烈场面,看到中国运动员奋勇拚搏的精神风貌,领略亚洲各国体坛精英的上乘表现,使电视节目有重点、有全面,丰富多采。对国外,要尽量满足各个国家和地区电视台的特殊要求,让各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观众看到自己运动员在亚运会上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同时,近三十个项目要交叉反映在电视画面上,不能只有田赛没有径赛,抓了单杠放了平衡木,拍了足球,错过了篮球等等。
这一切,都需要对整个亚运会的赛程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根据比赛项目的进展情况,线路的情况,制定出有严密计划的有步骤的播放和转播实施方案,还要做好突发性事件出现,打乱原计划的第二手准备。
今天,亚运会电视转播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首次承担这一繁重、艰巨而又光荣任务的中国电视工作者们将在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接受考验,他们期待着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的在北京点燃,期待着他们的“上帝”——电视观众对他们工作的评判。(附图片)
  位于北京西三环路的中央电视发射塔。
徐凯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