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海岛巧留“天落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16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大家来谈“水”

  海岛巧留“天落水”
  徐博龙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由429个大小不同的岛屿组成,全区31.7万人分居其中的32个岛屿。由于海岛山低、坡陡、无过境水源,淡水历来贵如油。遇上大旱,竟要开动轮船远航到长江口运水。因此,长期以来,当地各级政府一直把科学截留“天落水”作为解决海岛用水难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办法。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解放以来,普陀区(县)委书记、区(县)长换了十几任,任任坚持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他们认识到,多绿化一亩荒山,就等于建造一个20立方米的小蓄水池,还可减少30%的蒸发量,造林就是造水。经过40年不懈努力,全区绿化面积达21.97万亩,其中建国后人工造林成林面积20.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99%。
建库打井,截留积水。普陀区386.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分布在6730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岛屿之间无天然水系,且不能相互调剂,雨量集中则一泻入海,全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614.6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3.6%。
面对海岛自然劣势,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采取建造水库、打井挖池、拓宽加深河道等方法来增加蓄水量,减少“天落水”的流失。40年间,全区先后开展了十几次规模不同的群众性蓄水工程建设,总蓄水量达2939万立方米,使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屋顶集雨,家庭贮水。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葫芦岛上,近700户居民家家修有蓄水柜(池)。下雨时将屋顶的雨水接入池内,贮满后可用几个月。若一年下三四次大雨,一个5口之家全年用水就不发愁了。
1980年以来,一些面积小、山势低、水源缺的边缘海岛乡镇政府,积极鼓励群众“屋顶接水”,不少乡村还明确规定,凡新建、改建楼房,必须有贮水池配套,否则不予批准。目前,屋顶接水已在普陀区10多个边缘小岛推广,全区拥有家庭水池8000余个,总蓄水量超过5万立方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