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李卓然同志生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7
第3版(综合)
专栏:

  李卓然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李卓然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89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李卓然同志原名李俊杰,1899年11月10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时期,李卓然同志就勤奋好学、热爱祖国。1917年进湘乡县立中学就读,毕业后投考武昌高师被录取,因家境困难未入学。此时,李卓然同志参加了“五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进步活动。为了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李卓然同志于1920年同周恩来、赵世炎、王若飞等同志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先后在法国圣侠猛冶炼厂等地及巴黎附近的学校学习、做工。这个期间,他目睹了黑暗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开始懂得了十月革命的道理,认识到唯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曾写文章同国家主义等思潮进行了斗争。1922年夏,他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共党员预备期),1923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入党后任旅欧支部训练干事。1925年秋,由于参加反对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活动,受到法国当局的迫害,经中共旅欧支部决定,离开法国经德国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曾任中山大学党支部组织委员。代表在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的中国党员任联共(布)列宁格勒军政学院总支委员会委员。在苏学习期间,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1929年秋,李卓然同志毕业后被派回国工作。1930年春抵上海,在中共中央军委周恩来、聂荣臻同志领导下从事兵运训练工作。在此期间主持翻译了苏联红军的条令和条例。这是供我军参考的第一部政治工作条例。是年秋被派往中央苏区工作,曾任中央红军司令部总直属队总支书记,中华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主任,中央局代秘书长。1931年下半年担任赣南特委委员兼赣县县委书记时,积极开展扩大红军及边界游击战的工作。同年年底,李卓然同志奉命调回瑞金,先后担任中央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三军、红四军及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他还参加了红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介绍了红一方面军战时政治工作经验。他还参加了第二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在此期间,他坚决贯彻毛泽东同志主持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积极开展我军的政治工作,为我军建设作出积极贡献。1934年夏任红五军团政治委员,同董振堂、刘伯承等领导同志一道,率领广大指战员,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掩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
李卓然同志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参加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他积极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拥护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1935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前敌政治部副主任,为发扬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密切官兵关系,发扬英勇作战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1936年7月中央批准成立西北局。任弼时同志当时同包括李卓然同志在内的几位领导同志谈话后指出:“大家对党在组织上的统一、建立最高集体集权领导是认为迫切的重要的问题”。李卓然同志支持了任弼时同志关于党、军队要统一的正确主张。1936年11月,中央及军委电令组成西路军,李卓然同志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常委兼政治部主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堵,他与西路军领导同志和广大将士一道,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四个多月的殊死搏斗,谱写了悲壮的篇章。1937年3月西路军余部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先念同志统一军事指挥,李卓然同志负责政治领导。在形势危急、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为战胜艰难险阻抵达新疆,保存一批革命骨干,贡献了力量。
1937年底,李卓然同志奉命返回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八路军后方总政治部宣传部长、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长、边区中央区宣传部长、西北局宣传部长、西北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在此期间,李卓然同志十分重视党的政治思想工作,重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文化水平及实际工作能力。他还十分重视国民教育工作,亲自领导编写教材,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普及小学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他组织创办了“大众读物社”和《边区群众报》。他重视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积极组织边区文艺工作者学习贯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大力提倡和推动边区的文艺活动,做出了贡献。1944年10月,根据党的决定,李卓然同志组织召开了边区文教大会,表彰奖励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教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党中央十分重视这次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这次会上作了《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报告。
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李卓然同志结合自己的经历,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他还十分注意保护他所在的工作部门的干部,认真贯彻了党的干部路线,与迫害干部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
1949年4月至1954年冬,李卓然同志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宣传部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东北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在此期间,李卓然同志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他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报刊上发表了《充分发挥党的工作的战斗性和主动性》、《发挥工矿企业中党组织的作用》、《关于改进和加强省市党委宣传部的业务领导问题》等文章和讲话。他团结广大知识分子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了一些重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改变东北地区的科学、教育、卫生等工作的面貌,做了许多工作。他坚持党的文艺政策,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东北地区的文化艺术工作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李卓然同志在东北工作期间,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11月李卓然同志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马列学院院长。他在担任全国宣传工作领导职务期间,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双百”方针,特别是为加强干部的理论教育,作了大量的工作。
李卓然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四人帮”、康生的迫害,但他忠贞不渝,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相信党和人民,与林彪、“四人帮”、康生进行了坚决斗争。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推翻了林彪、“四人帮”、康生强加于李卓然同志的诬蔑不实之词,恢复了他的工作。他于1979年1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卓然同志还曾是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委。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在晚年因病住院期间,仍十分关心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李卓然同志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李卓然同志在他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忠于党、忠于人民。他顾全大局,襟怀坦荡,作风民主,严于律己,为人正派,谦虚谨慎,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他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文化修养,重视工作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作为建党初期入党的老党员,他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品德高尚,生活朴素,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和爱护同志,尊重知识分子,重视培养和选拔青年干部。
李卓然同志的逝世是我党的一大损失。我们悼念李卓然同志,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