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纪念鸦片战争 弘扬爱国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17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纪念鸦片战争 弘扬爱国精神
  戴逸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50周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从此独立的封建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之中。
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向中国进行殖民扩张并非法贩运鸦片而引起的。长时期以来,英国商人在其政府的支持下,从事肮脏的毒品贸易,掠夺中国的财富,扰乱中国的经济,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也使清朝政府的税收减少、清朝士兵的素质下降。就像林则徐所说:鸦片“流毒于天下,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清政府也曾三令五申禁止吸食和贩运鸦片,但外国鸦片贩子用贿赂和走私破坏禁烟的命令,英国鸦片商人日益猖獗的贩毒行为使中英矛盾大大激化。马克思当年曾经指出:发生这场战争的根源是“因为中国当局不愿意让他们的人民为了东印度公司和英法美各国少数不法商人的金钱利益而被鸦片所毒害的原故。”(马克思:《毒面包案》)
在鸦片日益泛滥的情况下,清政府派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是具有爱国精神、开明思想和廉洁正直作风的伟大人物,他在广东雷厉风行地禁烟,迫使英国鸦片贩子交出2万多箱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这一行动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精神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英国政府为了维护贩毒的权利决定派遣侵华远征军,1840年4月英国议会以9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对华远征军费的拨款;6月,48艘英国船舰来到中国海面发动进攻,鸦片战争爆发。
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曾经进行了禁烟和抵抗。但当时它的统治已趋衰落,政府腐败,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低落,因此,清政府不可能也不愿意把抵抗进行到底。它在英国的坚船利炮面前,畏怯动摇,时战时和,方针不定。战争进行了两年之久。清朝罢免了禁烟有功、备战认真的林则徐、邓廷桢,任用琦善、奕山等妥协派,使战局失利。1841年1月英军武装占领香港,进攻虎门,关天培等爱国官兵坚守岗位,血战牺牲,数万清军在错误的指挥下完全退缩进广州城,任凭侵略军横行无忌。1841年5月30日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奋起抵抗,他们用原始的刀矛锄镢,把侵略军包围在山岗和树丛中,狠狠地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一时义愤同赴,不呼而集者数万人”,显示了人民群众中反侵略的伟大力量。此后战火蔓延到浙江和江苏,清朝统率指挥紊乱,一触即溃,狼狈逃窜,但江浙人民自发进行抵抗,许多爱国官兵如陈化成以及镇江的旗兵英勇作战,以身殉国。恩格斯曾热情地称赞中国官兵的爱国精神,他说:“抵抗英军的镇江旗兵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在这次战斗中,英军损失了185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有人说:鸦片战争时,中国不应该抵抗,因为中国的武器落后,军事和经济力量不如人,战争必败,何必抵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难道弱者就只能被强者所欺凌,只能逆来顺受,而不允许反抗。林则徐和三元里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正是爱国主义崇高精神的表现。中国也只能在斗争中逐渐锻炼和积聚力量,在抵抗外国侵略的同时学习外国的长处,才能由弱变强。何况当时的英国虽强,但远在数万里外,只派出了少数军队,在中国的沿海、沿江作战,不能进入内地。如果清政府政治上较清明,能够坚持抵抗,英国就不会那样轻易地取胜。
1842年8月侵略军进逼南京,清政府作城下之盟,向英军乞降,接受《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为:(1)割让香港给英国,由英国“长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从此香港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给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提供了方便。(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人可以自由居住、自由贸易,中国的门户完全洞开在外国侵略者的面前。(3)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元为烟价,300万元为商欠,1200万元为军费,另外尚有600万元广州赎城费,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使中国更陷入贫困的境地。(4)英国进出口货物的纳税“均宜秉公议定税则”,也就是说海关税率须与侵略者议定。从此中国开始失去海关主权,外国商品在低税的保护下向中国倾销,中国民族工商业和农民小生产者遭到沉重的打击,中国的社会经济凋敝不振。
总之,《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外国侵略者捆绑中国人民的第一道锁链。从此帝国主义纷纷前来欺压中国,向清政府提出种种侵略要求。有人说:鸦片战争对中国有利,给中国带来了文明,这是十分荒谬的。鸦片战争带来的是割地赔款、主权丧失和鸦片泛滥,带来的是野蛮而不是文明。至于中国和世界文明的接触,这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不是侵略战争带来的。相反,由于中国和世界列强开始交往时就遭到重大打击,以后又不断挨打,使得经济凋敝,人民贫困,国家衰弱。事实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迟缓,造成了中国的苦难和屈辱。
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所以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中国的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拯救国家危亡,振兴中华民族,或者浴血奋战,英勇献身;或者奔走呼号,力图革新;或者潜心探索,寻找救国的真理。他们走过了艰难曲折、荆棘丛生的路程。尽管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畏强暴、坚决抵抗、百折不挠,爱国主义浪潮空前高涨。近代中国遭受那么多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进攻,经历了多少残酷的战争,但中国没有被瓜分,没有被灭亡,最主要的就是在爱国主义的鼓舞下,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的结果。
当此鸦片战争15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反思中华民族走过的路程,应该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田园和自己人民的深挚的眷恋,是对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崇高自豪,是对国家、民族的命运的高度责任感。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久远的历史之中,产生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又反过来给予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重大的影响。无论人们是什么阶层和民族,什么宗教信仰,什么职业分工,人民心底深处都蕴含着爱国主义。这种崇高精神的发扬能够变成实实在在的物质力量。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度过了许多次民族危机。爱国主义的精神世代延续,日益发扬,它像长江、黄河那样宽阔浩荡,源远流长,灌溉、滋润着中华民族儿女们的心田,使我们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今天和150年前的情况根本不同了。中国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过去战争时期,我们需要爱国主义;在今天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同样也需要爱国主义;无论什么时候,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努力提高道德情操,不注意建设精神文明,就谈不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当前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凝聚全体人民和全国各民族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十年以来,我国建设已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困难,十年以来风风雨雨,很不平静,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但困难虽多,并不可怕,“多难可以兴邦”,众多的困难恰恰可以化为磨练和激励有志者奋力拚搏的动力。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全民族团结奋进,弘扬爱国主义,就一定能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各个时代的爱国主义既一脉相承,前后延续,又不断发展,增添新的内容。古代的爱国主义者,如屈原、岳飞、文天祥,他们的爱国精神彪炳史册,名垂青史。但他们那时候反对的是本国异民族的压迫,并且和忠于君主密不可分,带有局限性,因此往往使他们的爱国行动以悲剧告终。鸦片战争时代林则徐等的爱国主义则以反对外国侵略者、拯救民族危亡为内容,其意义更加深远,但仍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到了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者则把推翻清朝政府,作为爱国主义的内容,因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近代历史上的许多抱有爱国愿望的志士仁人并没有找到拯救国家的正确方案。戊戌时代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维新改革,只维持了103天,在反动势力的反扑下昙花一现,化为泡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随之出现的却是帝制复辟和军阀混战,资产阶级的理想并不能实现。“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选择了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主义者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接受马列主义并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因为是党高举了爱国主义的旗帜,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高度,是党把积贫积弱、支离破碎的中国变成了生气勃勃、奋发前进的中国,是党把过去许多世代爱国者未能实现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国主义更加充实,并且具有许多新的内容:
第一,今天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因为,社会主义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就不可能在40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不可能把一个人口众多、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成初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就不可能使中国赢得独立和尊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主义在中国已存在和发展了40年,她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中,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相反,如果背离了社会主义,使资本主义复辟,中国必将陷入停滞、混乱、四分五裂,重新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那将是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灾难。越来越多的爱国主义者自觉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复兴中国,因此爱中国和拥护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紧密结合的。坚定地捍卫国家尊严和期望民族昌盛的爱国主义者大都会成为社会主义者或社会主义的朋友。
第二,今天的爱国主义必须具有改革开放的内容。4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繁荣富强。改革开放是要改革不合理的体制和规章,引进先进的经验和技术设备,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步地增长,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如果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闭关锁国,那是不会有前途的。“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有过沉痛的教训和深刻的体会,应该永远牢记。同时必须牢记,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今天的爱国主义必须正确地对待民族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自己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是国家的精神财富,是维系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是丰富充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既反对虚骄自大的复古主义,也反对摒弃、蔑视传统历史遗产的民族虚无主义。我们应该正确地、慎重地对待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这一基础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每个爱国主义者的神圣使命。
第四,今天的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是紧密结合的。我们同情和支持世界上一切被压迫的阶级和民族。他们反对压迫、争取解放、要求进步的斗争是正义的事业。每个国家的爱国主义者都将支持其他国家的爱国进步运动。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平等往来、相互交流,反对任何大国沙文主义或狭隘民族主义的倾向。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既努力维护本国的主权和正当利益,也必须尊重其它国家的主权和正当利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用任何形式干涉一个国家的内政,以及进行颠覆、制裁和施加压力。
让我们更高地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加紧学习,努力工作,提高觉悟,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