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记完县县委书记王成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17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像焦裕禄那样

  “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记完县县委书记王成群
  成福 王渊 泽生
四年前的年底,王成群来到河北省完县担任县委书记。人们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从中央党校毕业的干部,当然是不同凡响的了;同时,又疑虑他是来“镀金”的:完县是国务院的重点扶贫县,“牌子”大。王成群是怎么想的呢?他对县委常委们表示:“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王成群是白天到完县的,放下行李,他就下乡串户去了。
很快,他发现完县贫穷的状况比自己想象的严重得多:县财政穷,每年吃国家300万元的补贴,县里连一分钱后备基金也没有;集体穷,有40%的村,干部误工补贴无法兑现;群众穷,全县有10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最穷的两个乡人均年收入仅77元。一穷,发展经济就什么都缺: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能源。
有一天,他来到北湖村,问党支书于永久打算怎么致富。于永久说:“重点抓果树。俺们村已经人均栽柿子树110棵,到2000年一棵树产100斤柿子,也是11000斤,就算一角钱一斤,也是1100元,够得上小康了。”王成群拍手叫好!
一个接一个的调查,使王成群心里有了谱。不久,县委根据他的思路,讨论制定了在山区和沿山区实施“两短(畜牧业和手工加工业)养一长(林果业),多业富一村”的发展方针。他主持县委常委会,号召各级干部和科技人员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于是,一大批专业村、专业户涌现出来了,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加工业和商业转移。如今完县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了2亿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战略已经成型。

当了4年县委书记的王成群至今依然清贫。他家5口人,挣钱的少,读书的多。他能省就省,从不抽烟喝酒。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一家人睡的床都是用长条板凳支起的铺板,一张三屉桌和几把木椅还是前些年机关淘汰下来作价处理的。一位细心的姑娘见王成群一年中有三季总是穿着那件黄绿色的上衣,便轻声问他的大女儿:“你爸爸老穿那件黄褂子,就没别的上衣吗?”没想这句问话,引起大女儿的一阵伤心:现在有谁还穿带补丁的衬衣?有谁还穿那露脚后跟的袜子?可爸爸还穿着呢!爸爸含辛茹苦,负担太重了。她满眼含泪地说:“最近我妈妈咬了咬牙,给爸爸做了套新衣服。”
要是像有些人开导的那样“脑子灵活点”,王成群的发财机会是很多的,可是,他不屑为之,他告诫家人要成全他“不带半根草去”的大节,理解一个党员应有的作风。
有位专业户,为感谢王成群的帮助和支持,要把1000元现金送给他。王成群推心置腹地说:“你现在富了,是党的政策好,也是你自己干出来的。作为县委书记,帮助你,一是应该,二是支持。我要收下你的钱,那就是以权谋私,败坏党的形象。你千万不能这么干。”那位专业户经过王成群的耐心开导,知道向干部送钱是错误的,主动作了检讨。
私事用车,他用过两次。一次是去山西阳泉看望岳母,自己买了一桶油,掏了30元汽车使用费;一次是到本县的腰山村去送人,10多公里路,他交了5元钱。二女儿随他在完县上初中,吃住在学校。去年女儿初中毕业,想在完县报考中专,但户口不在当地,不符合报考条件。一天,王成群得知女儿居然报上了名,非常生气,立刻给学校负责人打电话除去了女儿的名。他把女儿叫到跟前,连吼带骂:“你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能特殊吗?”孩子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爸爸发这么大火,内疚地哭了。

王成群认为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干部的天职。为扩大西瓜销路,他曾带着几个干部跑北京、跑天津,为完县西瓜打开了广阔市场。1988年春节前,他发现完县集市上白条猪肉滞销,价格大幅度下降,立即发动各级干部到外地找销路,使完县市场的肉价很快回升,避免了养猪业大滑坡。
去年底,王成群在保定住院。躺在病床上,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是全县群众的公仆。他把同事们买的水果,集中起来请人带回去以县委的名义送给了县敬老院的老人们。
去年7月下旬,完县遭受特大洪涝。全县25个乡镇全部受灾,有9个村庄的房屋大部分倒塌,31个村庄部分房屋倒塌,19万亩秋粮绝收,直接损失1.8亿元。这场洪水使本来尚在贫困中的完县雪上加霜。
在一片汪洋中,王成群带领机关干部踩着水赶赴重灾区,组织群众转移,抢救老弱病残和群众的财产。当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后,王成群又一个村一个村地去检查灾情,组织生产自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