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南北两极分化现象不容忽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7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南北两极分化现象不容忽视
  温宪
目前,南北关系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中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是穷国愈穷,富国愈富。据世界银行1989年发表的年度报告统计,美国等21个工业国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2%。发展中国家中拉美和非洲国家分别只增长了1.4%和3%,低于人口增长速度,所以,人均收入再度下降。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去年7月的一份报告中说,富国的人均收入是不发达国家的50倍。
国际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是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困难。80年代初以来,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到1986年,世界原料市场的综合价格指数已跌至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低水平。1987年世界原料价格虽有所回升,但1989年上半年初级产品和原料价格又明显下跌。近10年来,西方国家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杠杆,对经济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减少了对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结构性需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对此却难以做出灵活反应。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不过多地减少出口收入和偿还外债,这些国家只得继续扩大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结果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
近年来,发达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协调活动,以维护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和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的态度不断趋于强硬,力图以强凌弱,从牺牲穷国中寻求出路。美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区和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等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此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被卷入所谓“反倾销”的案例之中,在名目繁多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面前,发展中国家不仅很难打开新的市场,而且在世界贸易中原先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也正在受到愈益苛刻的限制。
外部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内部发展资金不足和债务负担沉重,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气血两亏”。从最近5年的净资金流向看,急需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反而资金倒流。从1982年至1987年,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非债务资金只有2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1987年接受官方援助资金总额比1980年还少。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大量过剩资金被用来相互投资或从事金融投机,加剧了国际金融的动荡。沉重的债务负担更是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桎梏,其外债总额已从1982年的8310亿美元陡增至1989年的1.29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债务国每年就要多付60亿美元。1988年发展中国家债务国得到的贷款为923亿美元,而为偿债支付的款项却高达1424亿美元,所付偿款超过所得贷款501亿美元。
面对南方国家的困境,多数发达国家采取了漠然置之的态度。1981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上,发达国家曾允诺每年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15%用于援助最不发达国家。但是,1981年英国的上述比例为0.13%,目前已降至0.09%;1981年日本的上述比例为0.07%,至今仍维持在这一水平;美国则自1981年以来一直维持在0.03%。这种状况是极不合理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继续拉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当代世界经济具有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整体性。只有保持南北双方和谐的平衡发展,世界经济才能得以健康的运行。发达国家依靠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高速发展使传统的原料市场不断萎缩等事实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可以不再依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商品市场、资金出路和原料供应等问题,只有依靠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不愿意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困难,其结果必然是拖住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后腿。在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困、落后的基础上,发达国家不可能长期保持自己的经济增长和稳定。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两者互为依存、互相影响。世界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和平亦有赖于各国经济相对平衡的和谐发展。南北两极分化的不断加剧,势必引起矛盾的激化,最终危及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两极分化的严峻现实恰恰表明建立公正、平等和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南北双方应该本着互利的原则,共同设法克服困难,求得问题的逐步解决。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